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辦法

眾謀士對逄梟如此決定,或多或少心中都有一些意見。畢竟任憑是誰,費盡力氣才得來的寶藏,甚至王妃還帶著戰船出海一趟,到頭來卻一文錢都沒用在自己兵馬上,怎麽想都會覺得虧得慌。

可大家都是明白人。王爺對百姓如此仁慈,所做一切與李啟天都截然相反,二人品德高下立見。這樣一想,眾人又覺得自己沒選錯人,畢竟誰也不願意追隨一個視人命如草芥的主上。那樣的人即便登上大位,自己做了閣臣又能有什麽好下場?

如此一來,眾人心裏都有了決斷,先前想不開的這會子也能想得開了。

見大家再無反對意見,逄梟面上依舊笑的淡然,心中卻是暗暗松了一口氣。面前的這些謀士便是逄梟這些年來苦心經營之後所器重的精英。

他們的認同,對於逄梟來說至關重要。

若是他無法得到身邊信任之人的支持,往後行事說不定會漏洞百出,就像當初陶漢山正是因為不贊同他的想法,覺得秦宜寧一個婦人卻過多幹預了前頭的事,才會實施暗殺,若是沒有櫻井,秦宜寧怕早已不在了。

逄梟絕對不願意再發生這樣的事。當初會發生那樣意外,就已說明了他的失誤和無能,如今他們仿佛在刀刃上行走,若是連內憂他都不能控制,又怎麽去掃除外患?

打定主意,逄梟便又與眾人低聲商議起來,最後決定分派兩隊人馬出去,一隊人去往荒島,悄悄地將寶藏分批運送,分地區安放。另一隊人則分別去往各地探查,發現有富商屯糧,或是有人發國難財倒賣糧食的,便都暗中記下來,以便於日後逄梟有針對性的收購糧食。

寶藏所在的小島就在金港附近,先運一部分來也並不費力,逄梟又命人先去查問金港是否有什麽人手中有糧,決策定下,逄梟的心情都好了很多。

只不過,他所做這一切都要暗中進行,面對陳知縣是不能透露絲毫細節的。

眼見著陳知縣每次見了他都欲言又止,急的抓耳撓腮,又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模樣,逄梟想了想,就又上了一封折子,命人快馬加鞭往京城送去。

陳知縣見逄梟再度上疏,心裏簡直百味陳雜。

京城距離金港又不遠,也不至於三四天了還一點消息都沒有。王爺短短幾天就上了數道請求聖上送糧賑濟的的折子,可聖上竟毫無動做。

陳知縣雖然耿直,卻並不是傻子。聖上這樣的行事態度,與陳知縣心目中帝王該有的態度簡直天差地別。巨大的落差和久盼不到的物資,都在一點點消磨著這位忠臣的耐心和希望。

“糧草一日不到,就有多少無辜的百姓餓死?聖上怎麽還不安排啊!”

“莫要焦急,聖上也在籌措糧草,必定是已經想到法子了,咱們這些日還需堅守才是。”

逄梟這兩天胡子都沒時間刮,身上隨意穿了件青棉布箭袖長袍,腰上系了玉帶扣,看得出整個人清減了許多。

這些日大家一樣吃稀粥,陳知縣絕不會因為逄梟與秦宜寧身份高貴就要將糧食都給他們吃,起初陳知縣手下的親信還曾勸說過,就連陳夫人都暗地裏囑咐陳知縣好歹給王妃送些幹糧魚幹的,也不要太苛刻了貴人。

可陳知縣蠻牛似的脾性,根本沒聽這一套。

日久見人心,王爺和王妃都不是他們印象中那種養尊處優的貴族,他們可以跟著一起吃稀粥,也會去粥棚幫忙,全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貴族子弟。

如今逄梟在陳知縣心目中的形象已經大為改觀。是以逄梟的話,陳知縣也極為信服。

“王爺說的是。聖上如何也不至於一點糧草都不撥來的。”

可是事實證明,陳知縣想的還是太天真。

他們又等了三天,等待的時間加起來都夠糧食從京城運來再運回去了。李啟天處還是沒有絲毫動靜,沒有糧草運來不說,甚至連個回音都沒有。

陳知縣只覺得心灰意冷。

“城裏最後一點糧已拿出來了,配上晾曬的魚幹,也不過是讓百姓們多熬一兩天。”陳知縣說著話,自己灌下去一大碗溫水以抵擋腹中的饑餓,“王爺,聖上怎麽還沒消息傳來?天兒冷了,沒有糧食,下官真的是害怕。”

金港處在北方,如今十月末的天氣,已是滿目秋色,可秋天這樣成熟的季節,他們卻是顆粒無收。

充滿希望的時節,他們卻在餓著肚子等死。

最應該挽救他們的人卻沒有一點表示。

逄梟也喝了一碗溫水,見陳知縣這般滿心正氣,時時刻刻都好似有使不完的力氣似的官員,此時卻像是霜打的茄子,不由得心生同情。這樣的一個好官員,管理著金港這樣重要的樞紐城鎮,他的位子不好坐。

而這般有責任心的人,最在意的當然是百姓的死活。可以說,每一個尋常百姓的死亡,都是打擊在陳知縣心裏的一根刺,死去的人越多,他的心就越是千瘡百孔。逄梟著實不忍心看這樣一個正直的人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