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野心(第2/2頁)

門前的侍衛依舊伸手阻攔著青年,並未因秦宜寧的一句話就遵從命令。

陶漢山似乎是分析了一番,才緩緩點頭:“既然是王妃的吩咐,那就讓他進來吧。”

一擺手,門前侍衛立即往兩旁撤開。

青年這才拿著竹棍,跛腳快步走到秦宜寧身後站定。

秦宜寧不由得眯起了眼。

她跟在逄梟的身邊,在謝嶽、徐渭之、虎子、湯秀等人跟前都有絕對的權威。這些人是逄梟最為信任的親信,也自然知道逄梟心目之中王妃的地位,是以常跟著秦宜寧的人,對與秦宜寧的命令都是言聽計從,對秦宜寧的指揮也都從不存疑心。

可是現在在她面前的這些人,卻與常與她接觸的人不一樣。

這感覺讓秦宜寧陌生,不過她倒是感覺有些欣慰,陶先生與手下之人如此,足以證明逄梟的人紀律嚴明,有一個固定的體系,才能夠辦成大事。

秦宜寧在首位落座,伸手示意陶漢山也坐。

陶漢山回頭吩咐其余人都退下,又讓侍衛遠一些將前廳把守起來,這才給秦宜寧行了一禮,在下首位入座。

“如今城中情況如何?”秦宜寧問出最擔心的。

她被人劫走了,逄梟不知她的情況如何,還不瘋了?她最擔心的就是逄梟控制不住情緒大開殺戒,那他們可就前功盡棄了。

陶漢山看出秦宜寧的擔憂,笑著道:“王妃放心,王爺如今無恙,人還被暴民困在府衙,因府衙前有不少百姓喪命,本縣大多數百姓又來自於三個大宗族,他們彼此相熟,極為團結,是以情緒都比先前還要激動,一直逼迫王爺寫下保證書,王爺一直不予回應。”

陶漢山說話時,眼神不經意掃過秦宜寧身後的青年,很不贊同秦宜寧身邊還留著這個人。

秦宜寧聞言倒是松了口氣。

只要逄梟沒有沖動行事,一切就有解決的余地,而且如何解決百姓圍困縣衙的事,她趁著這一路逃亡的時間早已經想到了辦法。

陶漢山此時,也在不著痕跡的打量秦宜寧,見秦宜寧面露沉思,他不由得想起當初在王府時,秦宜寧尚未進門,逄梟就曾帶著秦宜寧參與到正事的討論之中。

不說別的,王爺對王妃的愛重那是不容置疑的。而王妃在王爺跟前說話的分量,也是非常可觀的。

所以,自古都有什麽妖妃亂國,足可見枕頭風的厲害。

他在外面表現的再好,王爺不知細節,又怎麽會知道他的好處?

陶漢山思及此處,笑容有多了幾分真誠,慢條斯理的道:“王妃,屬下自知道了城中出了事,立即便采取了行動,帶著人來至於此處,等待與王爺匯合,王爺安排在四處做事的人,屬下也已一一通知過,命他們立即趕回。幸而京畿大營與五軍營距離此處都不遠,屬下已命人快馬加鞭送信往五軍營,以王爺的名義調集三千人馬速速趕來,平息民變。”

陶漢山面帶微笑,語氣不無邀功之意。

在突發暴民圍攻府衙之事後,陶漢山做出如此迅速又周全的反應已是相當有能力。

只是陶漢山的話,卻讓秦宜寧皺起了眉頭。

“陶先生的安排都很妥當。”秦宜寧緩緩開口,引得陶漢山得意一笑。

“可先生這般做法,恐怕丹福縣百姓都會被扣上謀逆的罪名,謀逆之事,株連太廣,如此貿然調動五軍營的兵馬來平亂著實不妥。”

陶漢山笑容一斂,沉聲道:“王妃此言差矣。王爺所辦的大事,如今要緊之處都在修建皇陵!皇陵修建不成,王爺會被問罪是其一,要緊的是如今石料廠中的東西。”

陶漢山又壓低了聲音,還防備的看了一眼秦宜寧身後的青年,想起秦宜寧說他是個聾啞之人,這才續道:“王爺若想成大事,那些東西是必須要得到的。若是將丹福縣百姓圍攻衙門的緣由道出,勢必會引出民夫不至輝川縣的事,這樣一來修皇陵的事就會面臨上頭的徹查,工期延緩是小事,石料廠中的東西又該怎麽辦?”

幾句話之間,她就明白了陶漢山的野心。

看來,陶漢山期待著從龍之功。

有這樣的抱負不能算壞事,但是為了從龍之功不擇手段,這便有些讓秦宜寧不能接受。

“陶先生所言固然有理。可是王爺素來愛民如子,況且此時也不是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以謀逆之罪,讓丹福縣的百姓喪命,這著實有些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