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4頁)

沈寅初手上加快動作,趁著人不太多的時候先炸點醬香餅裝袋。這樣的時候人流大,一會兒就能賣完,不怕冷。這種交了錢就能拿走的小吃應該多做一點。

今天店裏頭可是全員一起忙活,他提前腌制了三大桶雞排。

考慮到正月十五的人都是邊逛燈市邊哄孩子,他果斷地暫時不**架——這種要啃骨頭要上手的小吃,有幾個人會買了逛街?

整個晚上沈家小攤就賣三樣:雞排、煎餅果子還有醬香餅。

他連炸鍋都多弄了一個,大興嫂幫著炸醬香餅,小丫攤煎餅果子,大丫抹醬切塊裝袋,沈寅初自己炸雞排。二柱子就連收錢帶打下手,這小子現在也歷練出來了,嘴抹了蜜似的,甜!

“走一走,看一看,走過路過別錯過啊!正宗沈家大煎餅果子,又香又脆又頂飽,兩塊錢就能來一套!”

“走過南闖過北,火車道上壓過腿的,老沈家雞排比臉大,不吃一口悔到家!”

二柱子在外頭站著,一邊收錢吆喝,一邊含蓄地維護著秩序。東北人,那最好的就是一個面兒,話可以說,但是說得不好聽可不行。

“哎喲這大哥,你走錯了,排隊擱那呢!你瞅瞅!”

“大姐,你前頭還有倆人呢,咱別擠,孩子擠摔著了咋整!”

二柱子在外頭忙活,沈寅初幾個在裏頭也忙成陀螺了。

這大雞排,平時賣得不那麽快,可是一到這正月十五元宵節,眼看著就往下走。才不多一會兒功夫,半塑料桶雞排就賣完了,後面還排著隊呢。

大過節的,誰出來都是奔著花兩個錢兒舒服舒服,平時看這雞排貴,大過節的還不買個嘗嘗嗎?

看著別人家孩子捧個比腦袋大的雞排啃,自己家孩子能讓他撒潑打滾看著眼紅嗎?

“老沈家大雞排,老沈家醬香餅了誒!老頭老太太越吃越健康,小姑娘越吃越漂亮!”

沈寅初聽著二柱子越吆喝越沒邊,從屋裏頭遞給他一杯熱水:“歇歇嗓子吧,一會兒叫你喊成眾華鱉精了!”

二柱子憨笑,他這吆喝詞兒聽起來有點不對勁,可不就是跟那群賣保健品的學的麽!

一晚上,這客人就沒停過,這年月過節的人流量可遠遠不是後世能比的。就像是當年的電視劇居然能弄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收視率,在娛樂消遣活動多樣性的後世,也是絕對想象不了的。

二柱子吆喝不動了,小丫手也擡不懂了,連大興嫂都累得不行。好在小廣場西邊開始放煙花了,人們一窩蜂都往那邊擠過去,也顧不上買小吃了。

沈寅初趕緊放下竹夾子往出走,旁邊那個賣小燈籠的他瞅半天了,趕緊給閨女買兩個。

這種手電筒似的小燈籠,能循環播放一小段《天鵝湖》,還能旋轉著放出彩色的光,看著又熱鬧又喜慶,幾乎每個小孩兒手上都要拎一個。

沈寅初問了問價:“多錢?”

攤主伸出倆手指頭:“十二!”

這價格很貴,不過也正常,這東西也就只能正月十五十六賣這麽兩天,平常再不舍得錢的家長,這一天也得咬著牙放放血。

“我要倆,二十行不?”

這會兒已經晚上**點鐘了,大部分人看完煙花就要回家,這攤子想了想:“行吧,給你倆。”

沈寅初蹲下挑了兩個一模一樣的粉粉的小燈籠,正高興地往回走,突然看見道上有點不對勁。

西邊馬上就放煙花了,這街上但凡是領著孩子的,沒有一個不是從東邊往西邊走的。偶爾有幾個逆向走的,也都是老頭老太太,溜達夠了該回家歇著了。

可是就有一個抱著嚎啕大哭的孩子的,抱著孩子往東走,還用手按著孩子的後腦勺,小步又快又疾。

更奇怪的是,這孩子穿得是個藍色的防雨綢料子的羽絨服,抱著孩子的人穿的卻是個土黃色的大棉襖。

沈寅初把燈籠往腰裏頭一插,眼看著這人就要從自己跟前經過,臉上擺上笑:“大兄弟!這孩子哭這厲害,來買個大雞排唄!咱家雞排比臉都大,那家夥賊香!眼瞅著要收攤了,賣你三塊錢一個!”

他已經在心裏確定了,這人一準兒是個人販子!

“最後就倆了!三塊錢一個,五塊錢倆!”

人販子剛剛走過來的時候,就看見這沈家小攤子了,知道這家是賣雞排的。他心裏頭發急,面上卻不敢露出來什麽,腳步也不敢走太急,生怕被人看出來什麽。

聽著沈寅初講得像是那麽回事兒,還以為這小攤子真是最後剩下幾個了往出推銷。

“那老貴,誰給孩子買?不買不買!”

聽著這話,沈寅初可確定了。這絕對不是孩子的親人,你看這小男孩兒腳上穿的可是小皮鞋!

這年頭小孩兒一雙皮鞋可不便宜啊,更別提這種冬天能當棉鞋穿的小軍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