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正文完(第3/4頁)

傅清凝攤手,“這我哪兒知道?”

傅清珠默了下,道,“姐姐,喬大人的事情壓了這麽久,應該很快會有結果,我手中銀子不多,打算回梁洲去住,那邊我有院子,以後可能會長住。你有沒有東西需要我帶回去?現在可準備好,等有了結果……”

這是已經想好了後路,萬一官職沒了,就回梁洲住原來她爹留給她的院子。

傅清凝看著面前說著這些對自己很不利的結果卻一臉沉靜的女子,時隔許久,她其實記不得那本小說的結局,不過女主嘛,大抵都是有好結局的。她已經許久沒有想起來那小說了,畢竟現在和小說中早已不同,傅家因為傅清珠重生而早早就有了不好的結局,但如今還好好的,依舊是梁洲首富,甚至傅誠還有了兒子,這是傅清珠重生前或者重生後都是沒有的。由此可以看出,她早已改變了自己的結局,改變了傅家,挺好的!

傅清珠臨告別前,她到底忍不住道,“當今皇上聖明,愛民如子,真正為百姓做實事的官員,結果總不會太差的。”

傅清珠眼睛一亮,認真對著她福身,“那我回了,姐姐準備好東西,到時候我一並帶回去。”

舉子在貢院門口坐了一日,不吃不喝,只求皇上給一個公正,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

皇上並沒有直接答復,只在貢院門口貼了一份考卷,眾舉子看到過後紛紛驚訝,裏頭的大半舉子頓時心虛起來。

很明顯,凡是覺得自己應該榜上有名的,其中有道題目的答案和考卷上除了些許字不同,意思完全一模一樣,想要做到如此,分明就是提前看過答案。

緊接著,承恩侯和主理此次會試的連太傅相繼抄家入獄。

起因是承恩侯夫人親自去了殿上,寫了一張狀紙,其上有承恩侯令管家在福運茶樓中賣考卷之事,還奉上宮中太後娘娘和連太傅來往的書信,其中就有太後令連太傅將考卷中大半題目重新編撰,然後拿去販賣斂財的證據。

太後不缺銀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從皇上登基之後,後宮諸事交由皇後主理,皇後和太後幾次互別苗頭,皇上都置之不理,太後將眼光放到了前朝……看史書,也有太後臨朝之事,只要有足夠的朝臣支持。

不過太後費心想要捏住把柄的這批朝臣,還未成為臣就被皇上發現她的心思,她的這份野心,只能就此沉寂。

不沉寂不行,皇上很快就發了旨,太後身體欠安,遷居黔園,任何人不得打擾太後休養。

太後到底是皇上生母,哪怕在皇上登基第一次會試上動手腳,損及皇上龍威,也只是令其“休養”而已。

但是別人,比如連太傅和著手賣考題的承恩侯就沒那麽好運氣了。連太傅泄露考題,辜負皇上信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罪加一等,玩弄權術,罪無可恕,令其奪去太傅之職,立即處斬,家中成年男丁全部秋後處斬,女眷和不足七歲的男丁流放三千裏,五代之內不得參加科舉!

承恩侯販賣考題,另有放縱家中仆役欺壓百姓若幹,再有放利錢逼死百姓之事種種,後果嚴重,褫奪侯爵,貶為庶人,且罪無可恕,立即處斬,家中男丁和女眷全部流放三千裏。其中承恩侯夫人忠君愛國,知道自己夫君犯下大錯時挺身而出大義滅親,此舉讓世人敬仰,皇上親封一品定國夫人。

此事發生的極快,不過短短兩日,連太傅和承恩侯抄家入獄處斬,女眷流放,說來諷刺,兩家家眷離京之日,正好是殿試之日,王姨娘等人被官兵押著出內城時,遠遠的剛好看到新科進士打馬而來。

傅清凝和紀瑛兒去看狀元遊街,沒想到皇上幹脆利落就砍了承恩侯,她心底的擔憂盡去,整個人愈發輕松。

說真的,她進京不久就和王姨娘結下了仇怨,這幾年來承恩侯就像是一座大山一般懸在她頭頂,時不時就要擔憂它何時落下壓扁自己一家。如今總算是威脅盡去了。

今年的新科狀元二十多歲,年輕有為,榜眼和探花都是不超過三十歲的年輕人,不止如此,遊街的前半截新科進士都是年輕人。由此可以看出,皇上不太喜歡年紀大的官員。

眾人也只是猜測,不過等吏部眾位官員的供詞出來,底層官員牽扯了六成進去,皇上下令,凡是由吏部查的出送禮買官的外任官員,全部重新徹查考績,凡是魚肉百姓貪墨銀錢的,全部從重發落。若查實兢兢業業為民請命的清廉官員,四品以下連降三級,五十歲以上全部告老,五十歲以下全部罰俸三年。

事情處理得幹脆利落,傅清凝本來還以為皇上憋著大招要好好處理呢,沒想到就這麽簡單。

卻也只是表面上看著簡單而已,只徹查官員考績一樣,就要花去不少人手,且吏部官員的供詞中,好些京官也送了銀子的,這部分人全部停職,查清之後降職三級,這其中又有許多確實是貪墨了銀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