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2/2頁)

也在於北府是一個上升勢頭猛烈的勢力,雖然要打擊的敵人範圍很深、很廣,但也意味著勝利的果實格外豐美。

到目前為止,北府出身的官吏只在環關中地帶出仕……再遠的話,就不方便田信監察、交流和培養。

所以到目前為止,北府小到府兵都有一個學習、上升的空間、通道;大到中高級軍吏,也有一個勸進、元從之功可以期待。

這個上升期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裏田信工作壓力並不重。

工作壓力除了處理政務消耗的時間、體力、心力外,還有心理承受。不斷收拾存在人情關系的舊部,是個人都會有心理壓力。

別的不說,新幣在益州推行,把益州士族的根本利益給賣了,作為長期益州的實際統治者,丞相終究不是心性涼薄的人,自然很不好受。

同樣道理,天下民心思定,誰鼓動戰爭,誰就有這種源自道德的心理壓力。

龐林突然逃跑帶動豫州郡縣的官吏逃亡,原因就在這裏,這種壓力實在是太大。

能頂住這種壓力的只有大將軍、大司馬、魏延這些亂世沉浮的宿將。

而目前朝中,已經沒有願意來承受這種看似忠義道德,實際違背仁善道德的壓力。畢竟是先帝舊臣,道德感、責任感相對強烈很多。

沉默許久,丞相就說:“陳公在關中立大學,今後人心希望應在關學。胡公應知如今天下將定,理當文學興盛。值此之際,是名師尋覓高徒,高徒亦尋覓名師。良才美玉多往關中,胡公此去正好能一展所長。”

唯立功、立德、立言,可以不朽。

胡昭已經六十五歲,心神寬慰高興的時候精神奕奕,怎麽看都比丞相硬朗、旺盛。

略作思考,胡昭就說:“恐門徒不適。”

顧慮馬秉不願意跟隨他去關中,田信不是逼殺馬良的元兇,可在馬家人看來,馬良死因跟北府是沾邊的。

無關乎道理,是感情上不願意接受。

對此丞相不假思索:“馬季常兒子豈會如此短見?”

皇帝壞了另一個馬家的退路,那胡昭這條路就不能荒廢。

哪怕馬秉想不通,也要想辦法讓馬秉想通這個問題。

馬良是手足兄弟,自己兒子可以吃虧,不能再讓馬良的兒女吃虧。

胡昭見了這話,當即也就寬心,江都一行這些年,也就收下一個好徒弟,自然要好好照顧。

至於皇帝,兩位孔明先生都沒有提及。

一個明知在作惡還要作惡的皇帝,違背先帝遺訓,已然失去搶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