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2/2頁)

“臣以為……可遣使尊孫權為帝。”

劉曄回答後,見曹丕怔怔盯著他,遂又說:“此舉可令漢、吳生疑,吳人喪膽,此計只可拖延一時,使漢顧此失彼。”

曹丕右手搭在扶手,指尖輕輕敲擊,清脆作響,思考劉曄計策的後半部。

無非聲東擊西,拋出一個誘餌,引誘漢朝謀臣、能人順著這個誘餌去思考,進而忽視身邊的問題。

然後引爆這個問題……這是個什麽問題?

曹丕細細思慮,分析大漢的結構。

孫權這邊的統治結構已經崩潰,很難重聚,不是稱帝能解決的。

漢、魏內部的結構也算不上好,長時間高頻率的戰爭摧殘下,不論朝野都非常疲倦,急需長時間休養,所以現在誰都經不起一場大敗。

而漢更為脆弱,全靠劉備的人格魅力維持著凝聚力。

如果拖到劉備老死,劉氏家族與三恪家族之間的信賴會遭受嚴峻考核;其中任何一方無法取得互信,那漢帝國的結構、平衡就會崩塌。

己方也好不到哪裏去,一是靠自己壓著;第二是大家都是漢家背主叛臣,江東君臣能降,有認錯的余地;魏國卻無。

正因為魏國還在,漢人處置吳人時,還要顧及影響,很多仇恨必須忍耐、克制。

等到魏國投降的那一步時,漢人可不需要再顧慮什麽。

因此,哪怕自己不在了,大魏也不會輕易投降,除非等大魏元勛死絕,控制不住場面,才會投降。

元勛不能降,等到二代、三代時,再投降的話,仇恨就淡化了,漢人處理時也不會斤斤計較。

因此,己方退路已絕,比漢的承受能力稍高一點,可以承受一場關中之敗。

而漢呢,更無法承受一場戰敗。

如果是田信、關羽領兵,導致戰敗,那漢軍士氣自此一瀉千裏,朝野反戰情緒會壓過一切,最少可得十年太平。

如果為了均衡國內勢力,讓其他人領兵來戰,還戰敗……那麽漢國內部也會爆發反戰情緒,兵權會自發的向田信、關羽手中靠攏,引發更嚴重的危機。

兵者,國之大事也。

看似強大的漢軍,可惜關羽、田信不姓劉,很多事情就顯得玩味、可笑起來。

曹丕暗暗思索,大概猜到劉曄的計策……無非就是針對性的造謠,任何一個謠言變成預言,成為事實,那漢帝國內部就會產生對立情緒、信任危機。

對立情緒存在一天,漢軍就無法全心全意北伐。

那自己就能高枕無憂,休息養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