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第3/3頁)

蕭硯夕希望掌珠能夠以賢良淑德之名,安撫民心,陪災民一同渡過難關,做天下女子的表率。進而......

母儀天下。

隊伍出發的前一日,被放出牢獄的淩霜跪在禦書房前,褪去官袍,是來辭官歸鄉的。

帝王未露面。

百官唏噓,紛紛來勸。論能力,淩霜當得起閣臣這份擔子。卻因兒女私情,退出仕途,難免可惜。

天寒地凍,淩霜雙膝疼到失去知覺,卻倔強著跪地不起。

禦書房內,蕭硯夕照常批閱奏折,像是外面無事發生。

張懷喜從外面進來,撣去一身薄雪,躬身走到預案之下,“陛下,再這麽跪下去,淩大人要凍成雪人了。”

蕭硯夕筆端未停,在宋辰昭、慕堅晉升的折子上,圈了兩筆,“她自己作踐自己,朕要為她收拾爛攤子?”

張懷喜是看著淩霜長大的。平心而論,並不討厭這個雖然心思重,但知分寸的女娃娃。

“那陛下是同意她辭官,還是......”

蕭硯夕擡眸,“你很閑?”

“老奴......”張懷喜欲言又止,沒再勸下去。

稍許,內閣首輔宋賢前來面聖,越過發絲結冰的淩霜時,長長嘆口氣,脫下鬥篷,披在她身上。

走進禦書房後,先稟告了公事,猶豫一瞬,躬身道:“陛下明鑒,淩大人受人陷害,身陷囹圄,心身皆受重創。辭官此舉雖任性,但也是......”

蕭硯夕打斷他,“淩霜辭官,朕允了。”

“陛下!”

蕭硯夕拿出淩霜辭官的奏折,禦筆一揮,扔給宋賢,“那就勞煩宋閣老送淩霜歸鄉。”

宋賢從未知曉,蕭硯夕對淩霜沒有半分情誼。

當淩霜雙手接過折子時,一直在眼中打轉的淚水滴落雪地。

宋賢轉述帝王的話——

“毒害皇子一案,無疑你成了替罪羊。但也因你的大意,令朕的皇兒涉險,使一眾宮人受到連累,你也並非全然無辜。朕惱你,卻也只限於惱,沒有再追究的想法。若你是引咎辭官,朕會再三挽留。可你給朕的理由是何?”

——嘆君心如涼玉,捂不熱,心灰意冷,決意離去。

“你是朕一手帶出來的年輕一輩,賦予厚望。也曾告誡過你,朝堂無私情,而你卻以此等稚氣緣由,放棄功名前程,令朕寒心。但看在往日情分上,贈紋銀百兩、家鄉府宅一座,遣即日離宮。值此一別,望卿珍重。紅妝待嫁時,朕會奉上厚禮,以報當年擋刀之恩。”

宋賢轉述完,拍拍淩霜的肩,“本官奉旨,送淩姑娘歸鄉。”

淩霜絕望地閉上眼睛,任寒風凍幹眼角的淚。

是她高估了自己在帝王心中的位置。以為辭官時能面見聖駕,好好述說這些年的委屈和隱忍的愛意,即便被嘲笑到塵埃,也不後悔,至少沒有遺憾了。

然而......

帝王連召見都未召見,毅然決然地送她離去。

而那個為帝王誕下麟兒的女子呢?輕輕一瞥,就能牽動帝王的喜怒。與之相比,自己簡直是個笑柄。

淩霜費力站起來,雙膝已無知覺,狼狽地離宮遠去。直到回頭望不見皇城,才卸去一身驕傲,掩面痛哭。

聖上,若是可以從頭來過,淩霜再不想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