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2/3頁)

這幾位刺史得西河王之令,旗幟分明表示,新帝過繼一時,既無先帝遺詔,又無公卿宗室合矣,但憑徐皇後一家之言,只怕不妥。

這是公開質疑小朝廷的正統問題了。

淮陽王立即表示,叛賊逆王,人人得而誅之,只要大梁臣民,責無旁貸。

嘴仗還在隔空打著,連續大戰兩場,淮陽王趙王周王就急需調整休養,就連西河王也得喘口氣,因此傅縉判斷,會有小一段休戰的時間。

但休戰過後,又將會是緊繃的局面。

所以他們得趁這段時間,休養生息以及備戰。

寧王忙著安民和增召新兵,傅縉這邊忙著前線布置以及訓演新兵,糧草任務也很重,人手太過短缺,楚玥和陳禦忙碌糧草之余,還得抽空協助其余政務。

傅縉經常去檢閱新兵操演情況,忙碌起來,直接在城郊大營睡了,很少能在刺史府見到人。

楚玥也從未刻意去尋過,安排趙氏商號源源運來糧草和各類物資,盯著新糧道,接收清點進倉,期間還得按人頭把合適的量分發到各部各營,她很忙,忙得已有大半個月沒見過傅縉了。

夏末匆匆過,轉眼已無聲無息踏入秋季。

現在的季節還是比較分明的,雖依舊炎熱,但清晨傍晚,仿佛少了一絲絲的燥。

這日傍晚,陳禦和楚玥正打馬小跑回刺史府,才轉過街角,便聽“踏踏踏”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而近,舉目看去,一行黑甲健兒從遠遠的的對面疾奔而來。

領頭一個很熟悉的身影,距離很遠,但楚玥還是一眼就認出來了。

傅縉。

馬蹄聲驟一停,膘馬長嘶一聲四蹄離地,人已翻身下馬,他直接把韁繩一拋,一行人已迅速入了刺史府。

很快,便有人來通知,大都督召諸位將軍和先生議事。

這麽急。

有什麽新情況。

楚玥心緒早調整好了,當下也未曾想其他,一揮馬鞭,趕緊往刺史府奔去。

匆匆趕往議事大廳,眾人已來得差不多,傅縉端坐上首,和身側的賈泗低聲討論什麽,聽得聲響往掃了大門一眼。

視線落在楚玥臉上,稍稍一頓,他神色不變移開。

楚玥和眾人打了招呼,緩步行至自己的位置坐下。

人齊了,議事開始。

“據報,近日西河王頻頻遣出哨馬。”

得報的不僅僅他們,淮陽王趙王周王已迅速做出反應,平靜馬上該結束了。

傅縉說話,眾人皆看向他,楚玥也不例外。

他雙目依舊炯炯,氣勢凜然,只人看著黑了些,也瘦了些,五官更顯深邃,下頜線條仿佛也冷硬了些。

他環視眾人,但並未在楚玥臉上停留。

楚玥專心聽著,也未曾在意多想其他。

“諸位都知,日前小朝廷又傳了旨來,要共討逆王。同來的還有淮陽王本人的一封信。”

這個楚玥清楚,淮陽王本人寫的那封信,言語謙遜,透露出來的意思是想和寧王結盟共抗西河王。據訊報和判斷,得到同樣一封信的,還有趙王周王等除去西河王的四王。

此一時,彼一時也。

當初攻易州之前,改走盤水得很顧忌和淮陽王明面上撕破臉面,將要被對方明裏暗裏各種找麻煩。

但第二回 合大戰之後,淮陽王大敗,自封地帶出的親信兵馬折損足足差不多四萬,十去三四,這些是新兵很難彌補的。另外,他大敗後,諸州態度更加謹慎,許多都拖延虛應,連明面上靠攏都怠慢了不少。

淮陽王元氣大傷。

不得已的,他不找寧王麻煩了,反而要聯合結盟。

寧王既沒有答應,也沒有反對,收下信箋和聖旨,沒給回應。

“賓州又送來一封信。”

傅縉食指點了點長案:“徐皇後親筆所書,邀殿下齊心協力,共同討逆。”

這封信不是悄悄送來的,而是大張旗鼓,信中內容沿途皆知。

賈泗一聽,眉心當即蹙起:“淮陽王結盟之心甚堅決,這回只怕不好拒絕。”

沒錯,小朝廷雖因徐皇後而建起,但小朝廷不代表徐皇後。徐皇後是興平帝還是太子的時候,他皇父親自給選的,後興平帝登基,冊為皇後。

名正言順的大梁國母,沒有一絲疑慮的。

她不是給的懿旨,而是放低身段言辭懇切地親筆寫了一封信,垂淚懇求寧王看在諸位先帝的面上,看在已逝端懷太子的份上,同心協力鏟除意圖奪取國祚、踐踏宗廟的叛王。

寧王就不好不應了,除非他直接把自己放到西河王一類的角色去了。

要知道,他現在已打出端懷太子旗號,揚賢德之名,初步聚攏了一些人心。

“且趙、周、汝陰東陽四王都奉旨了。”

寧王一家不應,就很突出,會馬山成為焦點,也很不合適。

傅縉道:“我已回信殿下,此事確實得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