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傅縉判斷沒失誤, 西河王一方打的確實是分化的主意。

“信報已傳回, 趙王周王二處進展順利。”

寬敞的牛皮大帳,明晃晃的如椽大燭, 一身銀光連鎖鎧的章夙將訊報壓在長長的議事大案上,交予眾人傳閱。

十日前,西河王率十八萬大軍出京城, 已分諸部四面防禦, 中軍駐上原。

目前形勢, 對西河王是很不利的,即便每攻陷一城,每一次大勝後,安撫百姓和增召兵卒第一時間進行, 如今西河王麾下亦不過二十五萬大軍罷了, 還有七萬是新兵。

距離盟軍五十余萬,相差了足足一倍。

這是一場硬戰,在場上至西河王, 下至武將幕僚,人人神色端凝。

好在,這是盟軍。章夙毫不猶豫表示, 可采用分化之計,再擇而重創。

“諸州各有心思, 即便奉詔,亦不過持觀望態度,不會擰成一股, 也不會全力而戰,可稍放。”

這觀點大家都同意,紛紛點頭,章夙環視一圈,看向上首,“父王,夙以為,此戰應擇趙周二王而重創。”

沒錯,是父王,章夙乃西河王第三子,章側妃所出,真名申夙。稱病已多年,實則是奉命潛入京城去了。

這有賴於西河王妃及世子申乾的推動,當初申乾得上京為質,自然不放心這庶弟留在西河,配合母家全力推動此事。成倒是成了,可惜章夙雖上京,表現卻依舊教人不可忽視。不管是煽動三皇子兵諫,還是伏老將軍亡幼帝崩,西河大軍能及時攻破京城,他當居首功。

如今一聽對方建議,世子申乾立即反唇相譏:“不妥,淮陽王建了小朝廷,麾下聚攏了二十一州府,兵馬已不遜我方。此戰,當以淮陽王為首敵!”

章夙淡淡一笑:“人心不齊,猶如散沙。”

“正因為人人皆以為我方當視淮陽王為首敵,更能攻其不備。”

他看向上方:“如今我們一枝獨秀,淮陽王方能一呼百應,召諸王群而攻之。”

諸藩之中,還以淮陽王趙王周王實力最強,光是這三家,就足有近三十萬的兵力。若趙王周王遭創,淮陽王就凸顯起來了,他強大了,還能讓諸王乖乖聽話嗎?

進一步分化後,第二步,就可以對付淮陽王了。

層層遞進,此戰策甚妙,坐在西河王右下手的合陽侯點頭,看向首位的兄長:“大兄,令伯此策可行。”

西河王已思忖過:“確實。”

他雖年邁,卻是個果決之人,既決定,當即商議具體安排,當場下令,眾將接令後匆匆而去。

帳內,就剩父子叔侄四人。

合陽侯看兄長,關切道:“大兄,你且進內帳歇歇?”

西河王年近六旬,不是人人都是伏老將軍,議事大半日,面露疲色,由胞弟扶了進去。

申乾章夙兄弟恭送了父王,對視一眼,眼神俱冷,申乾冷哼一聲,大步離去。

章夙踱步而出,而未曾走,而是在帳前略站了站,等叔父合陽侯出來。

合陽侯申信,出來見他笑道:“令伯還沒回去?”

他拍拍對方的肩,這侄子有才幹,可托重任,所以也是他提議的兄長,讓章夙能這麽快順利接觸兵權。

這些章夙自然是知道的,和叔父越發親厚,叔侄二人邊走邊說,“叔父,寧王那邊,我們不妨略作安排。”

時至今日,阿拉善購馬,戈陽關功敗垂成人馬全失,欽差團,俱已隨著傅縉的和寧王的匯合水落石出。

說起此人,章夙面色沉沉,京城西城門他麾下數十好手無一折返,還折了心腹譚恩,這筆賬,他可沒有忘記。

且對方一直表現出來的機變和敏銳,讓他對傅縉乃至寧王的重視都提升了一個等級。

否則,寧王不過中等勢力,不怎麽顯眼,在這場大戰中,他本不該注意到他。

“唔。”

申信點頭,叔侄二人直接去了申信的營帳,攤開小幅地形圖,章夙直接道:“此戰,寧王必不會全力以赴。”

申信點頭,這點肯定的,保存實力,靜觀幾大勢力混戰。

“我與寧王大都督傅縉交過手,此人心思機敏,進退有度。寧王有此主帥,將來未必成不了氣候,當提前扼殺為宜。”

“如何扼殺?”

章夙盯著地形圖,緩緩道:“我若是他,必會趁機尋一駐紮之地,進可攻退可守,以圖後續。”

他已琢磨過,“和州一帶,還有易州興州彬州三城,我以為,他們會選興州。”

章夙直接在地形圖上一點:“興州雖略小,但依山傍水,更有天險之利,乃上上之選。”

他眯了眯眼,這個天險之利,他們可提前利用。

“和州前往行走,可繞留鄉走上原,才乃近道;亦可經燕嶺,走華旸道。不過上原地勢開闊不利隱蔽,他們必走華旸道。”

燕嶺利隱蔽,更立於設伏,“我已命人打探過地形,可在馬鞍坡設伏,此地道狹且山壁陡峭,林木茂盛,若以火油設伏,只要一入伏圈,必將其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