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時間大法(第4/6頁)

從無到有本就是最難的,但在有了模版之後,再拆開來倒推原理,就能簡單很多了。這也就是山寨為什麽總是那麽簡單輕松,而全世界都要保護最初發明者的知識產權的原因了。

這麽說,倒不是古明妍要山寨或是提前剽竊後人的成果化為己用的意思——她還不屑於做這樣的事,不然也就不會那麽用功的念書了不是。

古明妍是穿越者,其實這一點對她來說也是有利有弊的。

有利的是她能因為對未來的預知而輕松的致富,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容易。

但是不利也是有的,比如她會不由自主的就被上輩子的一些固有觀念影響,持續到她這輩子的生活中來。

比如,在學習上,一些符合後世發展情況的理論和推測,她就能很快的接受,反之則很難被他人說服,思維框架比較固定,對於做學術的來講,這是大忌。

但是,這種古明妍所擁有的固有觀念,對於她寫論文完成學業順利畢業來說,還是非常有用的。

壓根兒就不用抄襲誰的,借鑒什麽,古明妍只用有機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論,得出一個符合她上輩子社會發展情況的結論就行了,這就能讓她的工作簡單許多了。

說了這麽多,無非就是想說,博士階段的學習,對於古明妍來說,並不是多麽困難的事,反倒能讓她有更多的時間,去發展一下事業方面。

-

開始讀博的一個月後,古明妍交給了她兩個專業的導師各自兩篇文章,讓他們幫她參詳參詳,看看能不能推薦發表什麽的。

然後,她就在大佬們的同意之下,坐上了前往NY的飛機,準備去到她之前就看好且已經應聘成功的一家投資公司,開始她第一份在國外的實習工作。

-

一年後,有了過去整整一年的工作經驗,掌握了公司運營方式的古明妍,終於在1985年的9月,於NY市上東區的一棟她購買下的寫字樓裏,占用了其間頂樓視野最好的兩層辦公樓,組建起了自己的投資團隊,開始了她的正式創業之旅,並將她的團隊命名為“盛世”。

古明妍的新團隊的主要構成人員是她原先的投資顧問大衛,以及之前她實習的那家金融機構裏面比較有本事但因各種原因未能受到重用的幾個人。

這個名叫盛世的團隊,是古明妍獨立創業計劃的第一步,最初的運作也主要依靠她自身豐厚的資金作為資本,然後由她給出大方向,由團隊去完成一筆筆的投資交易為主要的運營方式。

看似順利的創業開始,其實古明妍為此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艱辛的。

在M國的頂尖金融機構實習,原本就不是多容易的事,古明妍還要在兼顧學業經常要飛回波城的情況下,爭取要在公司內部的每個部門轉上一圈兒,觀察了解到公司整體的運作方式,難度自然是不小的。

再加上她有了充足的經驗然後打算開始組建團隊的時候,遇上的從原來的投資機構撤出自己資金時候的倍受阻撓——因為對方不願失去她這個大客戶,再到挖人家公司墻角找齊員工時她付出的巨大精力,給出員工們的種種承諾等等,這都不是什麽容易的事兒。

且不說她還得在這異國他鄉的,找到合適的辦公地點,且還得因為要保持團隊高大上的對外形象,讓她不得不斥巨資購買了一整棟的,位於繁華市中心的寫字樓。雖然這買賣她絕對不會虧本,但一下子就花出去了那麽多錢,她也不是不心疼的說。

就這樣,古明妍的盛世團隊就這麽組建成功了。

現在看著只是一個不到十人的小團隊,且主要工作就是聽古明妍的指示,根據她給出的大方向和種種構想,完善方案,執行然後獲利,全然的為古明妍個人的資金運作服務的。

但是,這時候參與這個團隊的所有人,都不會想到,這個團隊以後會發展壯大到何種地步,又會變成怎樣的一個跨國的龐然大物,影響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生計,成為在國際上都有很大影響力的存在。他們每個人都會因此受益頗豐,一輩子也不會後悔自己當如加入這個團隊的決定。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

1986年7月,距離古明妍第一次來M國,已經是將近五年的時間過去了。

在這過去的五年時間裏,古明妍不但完美地適應了M國的生活,完成了金融和法學兩個專業的碩士和博士階段的學習,即將被授予博士學位,光榮的從HU畢業。她更是充分利用了時間,給自己積累了實踐經驗,接著創業組建團隊,賺下了不菲的資產,還給自己置辦下了很多的產業,像是房產、寫字樓什麽的,甚至她還買下了M國南邊的一個大農場,作為一項新的投資項目。

古明妍在過去五年裏的成就無疑是巨大的,這與國外的大環境更加的寬松自由,也很是適合她自身的發展脫不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