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要離開了(第2/7頁)

兩條路沒有什麽好壞對錯之分,各有利弊,只要他們各自能夠接受良好也就行了。

古明國同學,最後的畢業去向也如同古明妍之前猜測的那樣,成功的留在了外交部,從最底層的辦事員做起,將來很有可能被外派到別的國家,成為正式的外交官。

當然了,這都是誰也說不準,也不由自家能控制的後事兒了。

雖然也有擔心兒子這當了外交官,以後可能面對的就是長時間的異國工作,說不得七八年的都難見到人,外國生活也肯定是有諸多不易的,古建國和寧榮薇兩個作為父母的,哪裏有不操心的道理啊。

不過到底是事情還沒到那一步,且這一行本就是古明國自己選擇的理想,做為家人,他們無論如何還是會全力的支持他的決定的。

就這樣,古建國和寧榮薇兩口子,在繼成功培養出了四個大學生兒女被周圍無數人羨慕之後,又因為家裏一下子有了一個少校軍人大兒子、科級幹部二兒子、外交官三兒子,以及將要去往世界頂尖名校深造的女兒,而更加的令人驚嘆羨慕起來。

羨煞旁人無數的古建國兩個,在外人看他們兩口子的神情來說,那都好似是在看什麽神仙似的——真是不知道人家這兩口子上輩子是積了什麽德了,兒女們個個都養的這麽有出息,難不成真是他老古家的祖墳風水比較好?

不光是老古家的風水好,老寧家也不差。

古明妍的大表哥寧致遠也從安城電子科技大學畢業了。作為同樣是優秀畢業生的他,更是靠著自己的實力,被京都的一家科研單位給點名要了過來,給了他很高級別的崗位和對應的福利待遇,他也將在年後正式來京都入職,算是老寧家在京都全面會師得以達成的一個重要前提了。

之前說過了,寧榮臻和周曉淳因為現在兩邊的父母全都在京都的關系,已經是打算退休後也來京都定居,侍奉老人兼養老了。

之前他們或許還會有些擔憂大兒子的未來,畢竟小兒子寧致遠本身就在京都上大學,畢業了留在京都幾乎也是板上釘釘了的。那麽全家人就只剩下大兒子一個人,要單獨的留在安城了,這就不大圓滿了。

沒想到,孩子自己這麽的爭氣,竟然都不用家裏人插手的,就直接得到了去京都工作的機會。

這樣的話,他們也就再不用操心致遠這邊的事了,等到他正式工作了,以後就直接在京都找對象,成家立業了以後,這也就算是在首都紮下了根兒了。

家裏所有人的前路看著都被安排的很好了,不管是客觀上的前景還是他們各自的主觀意願,現在看著,大家都是再滿意不過的了。

因為家裏的孩子們格外有出息,長輩們自然也十分為他們感到高興,這個畢業季的農歷新年,古寧兩家就過的分外的熱鬧,全都充斥著對孩子們祝賀的氣氛。

原本四年前古家剛來京都的時候,家裏人除了周家、楚家還有馮家之外,也就再不認識別的什麽人了,可以說是無甚根基的一大家子,就連像是古建國這樣通曉人情世故的人,也不免在新單位裏受到了一段時間的排擠。

可也不過是短短的四年時間過去,古家的孩子們就都一個個的畢業有了好的出路了,從事的還都是普世標準中較為受人尊敬、被人看作是高階層的工作。

幾個孩子這樣慢慢的發展強大下去,也終將長出屬於自己的根須,將古家的這棵樹纏繞的越來越堅實,他們也就不再只是這大城市裏漂泊的過客了。

不光是孩子們一個比一個有出息,古建國這個做家長的,在事業上遇到重大危機之後,也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勞,獲得了更多的認可,又重回了領導崗位,且地位愈加的穩固了起來。

加之在古建國的牽線搭橋之下,使得京都的紡織廠獲得了寧榮書在南方服裝廠的大單子,有了這樣一層關系的加持,古建國在紡織廠裏也就更有話語權了,說他現在是廠裏的幾位重要的實權人物之一,也不是什麽誇張的說法了。

自家丈夫孩子的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寧榮薇這個慣來的事業型女性,也是不甘示弱的。

在古明妍開設服裝小作坊之初,寧榮薇就深入的參與其中了,她為女兒的事業發展可以說是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的。

後來古明妍越來越對小作坊的事情放手了,平時也只是提供設計圖加上大方向上的把握,比如聯系外貿貨源,選擇走小眾高定路線,以及注重批發市場的開拓等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個所謂古明妍的作坊,其實真正在幫著維系運營管理的,還是要靠寧榮薇的。

原本只是想給母親找點事情做的同時也給自己賺點外快的項目,卻也無意中越來越發展壯大了起來。不但事業越做越大,賺到的錢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也讓寧榮薇的管理潛力被充分的發掘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