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調任京都(第3/7頁)

就是怕閨女兒不同意自己拋下原有的一切來京都重新開始,古建國之前才一直都跟妻子寧榮薇一起刻意隱瞞了這事兒沒說的。

其實他自己作為當事人,又何嘗不知道這一改變對自己意味著什麽。

這是一場巨大的挑戰,原本舒舒服服就可以過完的後半輩子,眼看著他得因為自己的這個選擇,必須要跟小年輕們一樣,擼起袖子再次在這個名為社會的戰場上拼搏一番了,這又豈是什麽嘴上說說就能實現的容易事啊。

不過他也不覺得這就完全是壞事了。原本就有一顆不服輸的心,在特殊年代都能頂風作案,打下厚厚家底的古建國同志,覺得自己給自己後半輩子再找點兒挑戰,他未嘗就沒有取得更大回報的可能。

再說了,他是孩子們的父親,家庭的大家長,是有責任給孩子們打下一個堅實的堡壘,讓他們可以在外面闖蕩累了的時候,回到溫馨的家裏,享受家庭的溫暖的。

那些他現在一時逃避著不做的事,以後孩子們同樣也要面對。他不想跟孩子們分開,不想讓孩子們以後工作了還得牽掛在遠方的父母,那麽與其成為孩子們的負擔,還不如趁著自己還有幾分能力的時候,自己帶著全家在京都試著立足,給孩子們當堅強的後盾呢。

這也是古建國跟寧榮薇還有兩邊的老人們商議後的決定了,不光是為了現在已經上了大學的三個孩子,就連家裏的那兩個小的,以後若是跟著他們哥哥姐姐的腳步一樣,同樣來了京都念書,那他們家還是一樣要考慮這個問題的。

與其等到那時候他們夫妻倆年紀更大,改變的成本更高了,還不如就趁現在就下定決心,一舉的搬家過來算了。反正人往高處走是自然的,他們家的孩子有出息了,那麽做父母的跟著來大城市,倒也沒什麽說不過去的。

古建國把自己的想法開誠布公的跟閨女兒談了談,古明妍也明白他的苦心,一時就覺得這輩子的自己真是太幸福了,有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老爸,她可以什麽都不用做的就窩在爸爸的懷裏,自由自在的過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用被太多的束縛牽絆,這樣真的很好很好。

倆人說完一通話,時間已經挺晚的了,古明妍趁老爸去房間裏收拾行李的時候,到廚房下了兩碗面,將就將就就先這麽打發了晚飯。

古建國下周一就要去新廠裏報到,現在他已經不算是安城紡織廠的職工了,所以古明妍就問起了他關於家裏房子和媽媽寧榮薇以後工作的事情。

按道理來說,古建國調來京都,安城紡織廠家屬院的那套房子,應該是要還給廠裏的。而等他來了京都這邊的廠子,住房問題再由京都這邊的單位給解決才是。

但古明妍知道,就算是京都這邊給分房子,那也不知道是要等到猴年馬月的事兒了。現在頂多就是給老爸分個小宿舍,住一兩個人沒多大問題,但肯定是擠不下他們全家人的,所以到時候爸爸肯定是要在小院自家的房子這邊住的。

至於安城的房產,古建國的回答是,把房子落到了母親的名下,這樣這房子就還是自家的。

古建國能夠調任,到底是因為兩邊的紡織廠都是一個系統的,而且他當時在安城找的關系也很硬,這才能辦成的這事兒。

可是寧榮薇是醫生,還是廠附屬醫院的醫生,在古建國自己都還沒有在京都這邊站穩腳跟的時候,是不好向單位提出解決家屬的工作問題的,即使寧榮薇有多年的工作經驗,技術過硬。

因為京都這邊的廠附屬醫院也沒有什麽空余的崗位,所以兩口子商量了一下,就打算讓寧榮薇到時候在安城的廠裏辦個停薪留職,人搬到京都來,但是工作還是掛著的,只不過不幹活不拿工資而已。古建國是寧可家裏少一份收入,也不會想跟妻子長期的兩地分居的,掛職也只是一種變相的辭職而已,是不會把妻子一個人留在安城工作的。

因為古建國要趕著時間來京都這邊就職,而安城家裏那麽一大家子,也不是輕易說搬就能搬的。主要還是孩子們都在學期中間,致和還面臨著要高考,而自家的兩個孩子也是小學的最後一學期了,所以就商量著讓妻子寧榮薇就先留在安城,照顧孩子們上完最後一學期的課,之後再來京都全家團聚。

古建國臨走前去廠裏的房管部把房子轉到了寧榮薇的名下,寧榮薇還是廠裏的職工,所以這房子即使自家不常住,但到底也不會被別人給占了去。老家都還在那邊呢,逢年過節的一大家子回去,總不能沒有個落腳的地兒不是。

其實這樣的操作,紡織廠裏也不是沒有人有意見的。

但那奈何自家的道理也硬,上下的關系疏通的都很好,加上領導們看在古建國自己還有他們家老爺子以及前途光明的幾個大學生的面子上,一力支持這事兒,所以最後也算是無波無瀾的把事情給辦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