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玉石籽料(二更)(第3/5頁)

之前也是他沒有想到這一點,沒能把這玉石籽料和在部隊裏的大哥聯系到一處去,才忘記了這家裏還有個靠得住的人可以問問情況的呢。

反正寄封信也不需要什麽成本,問問也好,成不成的,也好給女兒一個安心,別讓她整天的凈琢磨這些事兒了。

古建國答應問問古建黨之後再做決定後,古明妍很快的就寫好了信。

憑借著多年跟她大伯通信所產生的彼此之間的默契,古明妍把他們從去疆城出差的孫叔叔那裏得了幾塊玉石籽料的事兒,夾帶在平常跟大伯討論郵票的那些個描述中說了個清楚。

然後她又從側面隱晦的向她大伯發出了對疆城當地玉石籽料交易行情等方面的詢問,說法描寫都相當小心,看上去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說著一個問題中突然問上一句玉石的事兒,目的就是讓檢查信件的人混淆,搞不清楚她到底是在說什麽。

雖然以自家大伯現在的職位地位,他的通信不會再每一封都被檢查。但古明妍也是萬分注意千分小心的,絕對不允許因為自己的失誤而給自家大伯添麻煩。

信件寄出,古明妍等了比以往跟大伯通信更長的回信時間,才終於在將近三個禮拜之後,收到了古建黨的回信。

因為是寫給古明妍的信,她也沒有一定要等到古建國回來了再拆開來看的堅持。

她這會兒特別好奇也特別激動,生怕自家大伯沒有get到她想問的到底是什麽,也怕大伯知道了她的想法後,現實的條件卻不允許她這麽做。

忍不住自己好奇心的古明妍展信起來,越是讀到後面她嘴角的笑容就越大,心裏七上八下亂跳的心也終於慢慢的平復了下來。

再次感謝老天讓自己遇上了如此靠譜且還能不斷地給她帶來財運的家人。

古建黨之所以這次回信的時間比以往都要長,那是因為他不但看懂了自家小侄女兒信裏的內涵,更是根據她的種種疑問,親自在當地做了一番調查。

在古建黨通過自己實地考察和咨詢了手底下的本地人出身的小兵等等的情報搜集後,他得出的結論就是在疆城玉料產區的那片地區,的確如是古明妍所想的那樣,有很多靠著挖玉石籽料生活的農民。他們大多會在冰雪消融後去河裏撿籽料,然後交給當地的收購站。

只不過收購站給出的收購價格很低,並不足以支撐農民的生計。於是,當地也會有很多人會將收回的籽料私下裏賣給私人,遇上合適的買家了,價格能給的高些,他們也能多賺些,對此農民們還是很樂意的。

而當地的官方對這樣的情況的態度其實是有點兒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

畢竟這收購站的價格是國家定的,他們也知道農民的艱難,如果他們自己能想到辦法找些路子,他們官方在不違反大原則的情況下(也就是不被他們發現知道,或是被人舉報,類似大城市裏被大家默認存在的黑市一般),他們也不會特意的去費那個功夫,去揪這些人的小辮子的。

當然了,這樣的官方態度也是與他們清楚地知道農民們即使是想要私下裏交易,也是十分艱難的現實有關。

除了像老孫當時那筆算是半強迫而成功的交易之外,當地的農民其實大多找不到多少人能跟他們私下裏交易的。

一個是在大家的普遍認知裏,這東西就是個沒用的石頭,就算是知道裏頭是玉石,那放在這個年代也沒人會願意花錢買這玩意兒回家去給自己招難。

而且當地人也並不稀罕這東西,他們都清楚行情,不可能跟農民交易,所以農民們也就只能做做外地人的生意而已。

可這年頭人口流動控制嚴格,疆城又處在偏遠地區,能遇上幾個外地人呐。

偶爾遇上的那些人,也都大部分是出公差去的。

那些人更看重自己的鐵飯碗,不會輕易做出私下交易授人以把柄的事,何況這交易的東西還是不當吃不當喝的破“石頭”。對於他們來說,這所謂的玉石完全比不上大城市的手表布料這些吸引人,能讓他們擔著私人交易的風險,去做這樣的事。

於是,當地的官方算是有恃無恐,這些農民從冰冷的河水中千辛萬苦找出來的籽料最後也只能跟收購站交換,他們並不怕這些東西流到外面去,畢竟外面並沒有它們的市場存在。

也是因此,當地的那些世代依靠籽料采集生存的農民的日子過得很苦,甚至到了食不果腹,身無片瓦的程度的人家也不是沒有。

看到這裏,古明妍不禁想到後世,盡管那時候玉石的價格被炒出了天去又能如何,那些世世代代在玉石的產地生活的人們,卻也沒能靠著自己家園的這片寶地的出產,給自己換取多大的財富。

那其中最厚的那部分利潤,還不是被中間的商人和營銷的資本給賺了去,當地人也就是能分到個蛋糕的邊邊角角的,就那都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