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刺繡與絲綢(三合一)(第3/6頁)

最近她在跟師傅學最考驗功力的中山裝的制作。這算得上是在正裝的範圍內了,需要的技巧要求非常多,也是她學做衣服以來面對的最大的挑戰。

要是古明妍連這個都能完美掌握了,那就當下的判斷標準來看,她這個‘學徒工’基本上就能出師了。

鄭大娘這些日子跟古明妍接觸下來,也對這孩子的聰明和在服裝方面的天分和靈氣有了一定的感知。

她在教這孩子的過程中,很早就感覺出來這小姑娘來她這裏學習,絕不是像兒子說的單單是為了能學會點兒女紅技能好傍身,日後也是說親嫁人的一項優勢所在那麽簡單。

她親手教導的孩子,自然是能夠感覺到這孩子旺盛的求知欲的,她是真的自己很感興趣,並且有她獨立的想法的。這才想著去真正學會如何才能做好一件衣服出來,把她的想法變成真實的存在。

鄭大娘教給古明妍的很多東西,其實都是古明妍這個不斷提問的學生給挖出來的。因為人家畢竟不是按照帶徒弟的標準來傳授技藝的,想要學到更多,那都得靠古明妍自己去想辦法挖掘人家老師的價值和經驗,她這也算的上是憑本事學習了。

也多虧了她的聰明和天賦特別的討人喜歡,加上本就在這一手藝上有一些自己想法的鄭大娘,又在看過了古明妍畫的服裝設計圖後,更是覺得這小姑娘是個人才,起了惜才的心思,這才願意傾囊相授的。

其實到了後來,鄭大娘作為一個裁縫,已經把她本職工作範圍內能教給古明妍的東西都教了,算是圓滿的完成了任務,按道理是足夠給古建國這個大領導一個交代了的。

只不過,那時候已處成了忘年交的鄭大娘和古明妍兩人,誰都想再多跟對方多相處相處。然後鄭大娘就把自己那些封藏已久的看家本事——刺繡,教給了古明妍。這也算得上是古明妍的一個意外的收獲了。

後來回過頭來想想,古明妍都覺得自己現在又是談琵琶又是學了一手女紅刺繡的本事的,完全是照著古代才女的節奏培養的啊這是。

自戀了一番之後的古明妍又很快就把自己給拍醒了。刺繡這都能算得上是一門藝術了,哪是那麽容易就能叫她輕易能掌握的了。要是真的那麽簡單容易,也不至於後世很多繡法都失傳了,技藝精湛的老手藝人越來越少,手工的刺繡作品都被炒出了天價去。

刺繡這項傳統的技藝吧,不像是學做衣服那樣可以速成,這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才能積累出一定成果的事兒。

不過古明妍倒是也沒對自己在這方面有過多的要求,一定要學會什麽失傳已久的雙面繡法技藝這些。那都是裏的情節罷了,實際現實中,就是鄭大娘這種算得上是有傳承的老手藝人,會不會這繡法都是得另說呢。

古明妍覺得,自己就學習些基本的針法,能夠為自己做出來的衣服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平時沒事兒了也能以此當作一項文化生活,就像後世好多小資的姑娘做法式刺繡一樣,陶冶陶冶情操的也就行了。

她自認自己是沒那個耐心和定力,更不願因此犧牲她良好的視力去鉆研這項傳統工藝,最後做成什麽大師的,適當的學些技巧也就罷了。

鄭大娘倒是沒有因為古明妍沒有鉆研精神就感到失望或怎麽樣的。她教古明妍這刺繡,為的也不是找個能繼承她傳承的徒弟的。不過是覺得兩人投緣,在服裝、傳統藝術甚至美學上都能談得來罷了。

她也不會覺得自己做了人家師傅,就能拐著人家廠長家的千金做這麽辛苦又消耗身體的活計的。

她自己的母親就是年輕的時候做了太多的繡活兒,以至於不到四十歲就難以視物了。看著古明妍這機靈的小丫頭那一雙明亮水潤的大眼睛,她可不想叫這小丫頭也小小年紀的就為了刺繡弄壞了眼睛。

基於以上種種考慮吧,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在古明妍學刺繡這件事兒上,兩人都顯出了特別佛系的一面。想起來了就教上一點兒,有興趣了就繡個兩針。兩人這一教一學的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

那個時候鄭大娘也不收古明妍的學費了,倆人就當是朋友見面聚會聊天,想起來了就指點一下古明妍,算不上是什麽正式的教學了。

古明妍在刺繡這件事兒上一改往日學習一定要按照進度按時完成的習慣,她就把這當做了自己的又一個興趣愛好,跟彈琵琶似的,閑來無事就拿出來練一練,尋找一下最簡單的快樂。

去鄭大娘那裏也是,古明妍覺得最近自己在服裝上又有什麽新的想法想要跟她分享啦,就會帶上自己的繡活兒,趁著人少的時候去鋪子裏串串門兒。兩人會在一起聊聊天,古明妍也會給大娘幫幫忙打打下手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