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新技能(三合一)(第4/6頁)

雖然老師離開了,但古明妍卻沒有跟馮工就這麽斷了聯系。

兩人會經常通信,古明妍會在信裏說說自己最近練琴的進度和體會,說說安城這裏發生的一些事情。馮工也會鼓勵古明妍好好練琴,然後再向她描述一番這時代京都的景象。

兩人之間的通信無所不談,古明妍也是在馮工離開後才開始了解到老師更多別的方面的生活的。

之前被教學琵琶淹沒了的馮工其他方面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理解,這下都通過信件得以展現出來。跟著這樣有見識的老師,古明妍著實學到了很多。

從此馮老師也成為了繼大伯古建黨和大堂哥古明天之外,第三個古明妍固定的通信對象,俗稱——筆友。

這天,身在京都的馮工收到了一份包裹,看地址還是安城寄來的。

她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小弟子了,想著明妍這孩子別是又給她寄了什麽特產來了。

令馮工沒想到的是,古明妍給她寄來的包裹裏,除了平常也會有的安城特產之外,竟然還有當初她送給古明妍的那本曲譜。

拆開信看過之後,馮工才知道,自家學生是知道這東西自己很是看重和寶貝,當時在送出去的時候,古明妍是珍惜老師的這份心意,不好拒絕才收下了。

可是沒想到,明妍這姑娘竟然看出了自己的不舍,然後就把這麽厚厚的一本曲譜自己手抄了一份,然後把原本又給自己寄了過來。

她還說這下老師不用擔心她沒有曲譜參照練習,她也不用看著老師割愛而不舍了,兩人現在都有的用了,算是兩全其美了。

其實說來古明妍復制一份曲譜也是著實不易,之所以花了這麽長的時間,是因為她有意鍛煉自己的腦力,她是整本默寫下來而不是簡單的手抄的。

老師走後,她還堅持著練琴。對每首新曲子還是先記一遍樂譜,然後對著彈奏一遍,最後自己再默寫出來的。

就這麽著,厚厚的一本曲譜就這麽既被古明妍默寫背誦了下來,也讓她真的將整本的曲子都給彈奏了下來了。

面對這本厚厚曲譜,古明妍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是滿心的驕傲。

她不禁感慨,看來人還是得有壓力逼迫著才行。這不,想著不能就這樣白拿走老師的曲譜,又想趁這個機會自己記背下來的同時練習演奏,這不就咬咬牙、努把力的真的讓她給做成了嘛。

如果說之前古明妍還只是勉強算是能夠彈奏完整的曲目,這後面有了整本曲譜都被她給攻克下來的成就,現在她的水平,確實已經夠得上在“特長”一欄裏堂堂正正的寫下琵琶一詞了。

也就是這年頭沒個等級考試,不然古明妍都想去報個名考個證兒出來,證明一下自己的實力了呢。

“妍妍,回家吃飯了,一會兒飯菜涼了小心你吃了肚子疼哈!”

“哦,知道了,天宇哥哥,我再拍一張就回家哈。”

回應來後院兒叫人吃飯的周天宇的,是已經七歲多了的古明妍。

這是1970年9月的安城,紡織廠家屬院古建國家裏,被全家人寶貝著的古明妍此時手裏拿著一架老式的德國產照相機,正在拍著自家後院兒金秋時節的美麗景色。

她一時間被這景致所迷,甚至忘記了時間。即使還專門戴上了手表提醒自己,終究還是錯過了飯點兒,這會兒還得勞煩別人來叫她回家。

之前提到過古明妍自從開始學習日語後,還發展出了兩項別的興趣愛好,其一是彈琵琶,這個技能她現在已經掌握的很是嫻熟了。這第二個嘛,就是拍照了。

說起拍照,這對於這年代的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個比較生疏的事情。

像後世那種自媒體時代,大家都習慣了人人拿著手機各種隨處拍照,吃飯要拍,旅行要拍,朋友聚會要拍,甚至是上個廁所都要來上一兩張角度絕佳的攬鏡自照。

更不要說畢業、結婚、生娃這種特別值得紀念的時刻了,那更是怎麽拍都不嫌夠的。

看看古明妍上輩子的朋友圈就知道了,裏面滿屏的秀恩愛、曬娃照片,被這刷屏支配的恐懼使得古明妍一度屏蔽了整個票圈。

對於七十年代的大多數華國人來說,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這年代很多人一輩子也沒能拍過一次照,什麽結婚生娃就業的,基本都沒人會去花那個心思特別的去拍個照片兒留念的。

城裏人還好,結婚的時候還能撈著照個結婚照,還是跟人合影的那種,無法獨占攝像頭。農村人那就更沒的機會了,畢竟這照相也是要錢要票的,對於連口鍋都沒那個工業卷去買的農民來說,照照片就離他們太過遙遠了。

想著這年頭大部分人都沒能趁著年輕的時候留下個一兩張照片作為紀念的,想來也很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