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家務活(三合一)(第2/6頁)

因為家裏人口眾多,而且是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地方,且因為是新蓋的大房子,房間面積較大,還有前後院落需要打理。所以古明妍家裏的家務活兒比起住在筒子樓裏擠的都不大能轉過來身來的人家來說,是要多出許多的。

加上這年頭也沒有個洗衣機、電冰箱、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等等後世習以為常,家家戶戶都有的家用電器幫助減少家務的負擔。

在這個時候,家裏能算的上大件兒的除了三轉一響之外,就是家裏的家具這些了。這些別人看起來已經算得上是這年代奢侈品的家具和大件兒,在古家算是置辦的很齊全了。但至於什麽家用電器這些個,那就不是單純的條件好就能夠擁有的了。

畢竟這東西即便現在技術上早就能造出來了,但也是普及率很低,極少能進入尋常百姓人家,也就是些社會上層人士或是官宦家庭少數能享用的到的。

至於普通老百姓,別說是自家購買使用了,很大可能是見都沒見過,聽都沒聽說過的這些東西的存在的,那就更別指望這些電器能幫著減少人工的負擔了。

所以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加起來,再加上不小的房間面積,家務活算起來著實算不上輕省。

尤其是在家裏有兩個醫生,本就十分愛幹凈,再加上比自己的醫生外婆和媽媽還要講究的古明妍在的情況下,這對家裏的衛生要求自然也就高出了許多,相應的家務活也多出了很多。

從三代十二口人(包括白敬齡一家一起)的日常三餐,到家裏上上下下要清洗的衣物,再到日常采購和平時的打掃衛生,真要將這些活計全都讓家裏的三個大人去做,不說白天還要上班的古建國和寧榮薇了,就是退休在家的白敬齡也是幹不過來這麽多活兒的。

而且白敬齡還是帶最小的一對兒雙胞胎的主力,雖然等他們再大一點兒就可以送他們去托兒所減少點兒負擔了,但這不是還有家裏孩子們的教育工作需要白敬齡去做嘛。所以怎麽算都是不夠人手的。

在古明妍回城以前,家裏的這些活兒也確實是三個大人做的比較多。有時候忙不過來了,家裏人的三餐就上單位食堂解決。雖然吃的沒有在家裏好,而且比起自己在家裏做飯的花費要貴上一些吧,但好歹是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而其他的諸如洗衣服打掃衛生這類的活兒,他們也會偶爾叫孩子們幫著幹。

但到底那時候不管是古明新還是古明中,古明國,年紀都還不大,能顧著自己別四處闖禍弄的自己一身臟亂就不錯了,整體來說還是指望不上的。

等到古明妍回城時,她是五歲,家裏的三個哥哥也都分別十歲和七歲了,在這時代,算得上是半大的小子了。

加上古明妍又因著生日的時候,給家裏開啟了給孩子們發零花錢的模式,所以慢慢的,古明妍就攛掇起了爸媽,在家裏讓孩子們幫忙分擔家務活,從而根據個人的表現增加或是減少個人的零花錢。

這一方法最初的時候並沒有完全將零花錢和個人勞動連接起來,畢竟對於這會兒的人來說,家裏的孩子幫著幹活兒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了,絕對不會因著他們在這方面表現的好,就給孩子零花錢的情況出現的。

只不過因為家裏要給古明妍零花錢,不好讓兒子們幹看著,古建國便就也順帶著給他們些錢零花。

至於後來,在一定數量的零花錢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勞動表現有所增減的制度,也是在實驗了發現收效甚好之後,才被確定了下來的。

現在,古家的家務活模式基本是這樣的。

洗衣服這塊兒,個人的貼身的衣物,內褲襪子背心兒什麽的,除了最小的雙胞胎和古明妍之外,都是各自睡前洗漱的時候自行清洗的。

古明妍的倒是寧榮薇幫著給洗的。

這也是因為寧榮薇和白敬齡都不叫她碰涼水,這年頭又沒個熱水器啥的直接出熱水,想要熱水的話只能自己燒,可那樣就太麻煩了,不值當用在這點兒小衣服上,所以寧榮薇就幫著代勞了。

剩下的大衣物,包括床單、毛巾這些,以一周為時間期限,每周一次大的清洗,放在周末。主要由古建國這個力氣大的男同志帶著家裏包括周天宇、寧致遠、寧致和和自家三個大兒子輪流完成。

誰叫他們男的力氣大還不怕涼水呢不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嘛。

雖然是一周才一次大洗,但因為這時候不像後世大家基本每天都換洗衣服,所以數量上倒並沒有後世那種每天都要換衣服的情況大。

這時候的人,講究點兒的,一周外面的衣服最多換個兩三次,就這樣別人都還得說這人家裏條件好,講究,有那麽多衣服可以換呢。

要知道,這時候多的是人一年四季加起來就三四身兒衣服換著穿,這算是比較普遍的情況了。甚至更誇張的,還有家裏幾兄弟共同穿一條褲子的,哪個穿著出了門,另外幾個都只能縮炕上下不了床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