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壞消息(三合一)(第3/8頁)

委員會的人找借口上門多次,都沒有找到他們想要的周家二老所謂與海外勢力勾結的罪證。

當然是不可能找到的,因為這根本就不存在。

老兩口其實是對政治風向比較敏感的人了。因為京都屬於暴風雨的中心,運動和一些消息都比安城這邊開始的要早。所以基本上在古明妍在自家忙忙叨叨防患於未然的時候,京都的一些地方就已經出現了些苗頭了。

像是京都大學這種思想重鎮,初初鬧起來的時候,陣勢不是古明妍這種只在後世看過些資料的人可以想象的出來的。

老兩口在事情發生前就已經把很多東西都處理了。家裏的財物什麽的倒是其次,主要是各種的書。舍不得的太多,二人就找了個可靠的人幫著給轉移了。

委員會的人沒有翻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也沒有就此放棄。也不知他們是如何勾結的,又許諾了什麽,二老的兒媳婦,也就是周曉淳的大嫂孫芳,不知從哪裏找出了早年周老與國外友人的一封通信,她將這封信交給了委員會,說是二老通敵的罪證,並且編造了一套證詞,‘揭發’了二人的‘罪行’。

由於是家人實名舉報,而且那封信的確是周老與友人的通信。自此,二老的罪名坐實。沒有審判只有批/鬥,沒有辯白只有辱罵,沒有別的證據只有抄/家。

從受人尊敬的大學老師被打成人人喊打的賣國賊。面對親人的背叛,同僚的閃躲,鄰居的落井下石,二老承受著巨大的煎熬和痛苦,家庭和事業瞬間分崩離析。

造成周家二老悲劇發生的源頭,便是二老的兒媳婦孫芳了。

要說孫芳此人家境也不錯,家裏是小官之家,配上周家這樣的書香門第也算是門當戶對。她和周曉淳的哥哥周曉軍算是自由戀愛,結婚後生活的也挺不錯的,兩人還生了個兒子,名叫周天宇。

周曉軍是京電的編劇系的老師,是那種典型的文藝工作者。他對於世俗生活不太關心,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藝術創作上,經常下工廠和鄉村體驗生活,采風取材,有時候一兩個月都不著家。

因為孫芳也有工作,兒子周天宇就由周老和林老師一手帶大。

其實要不是這場運動,這個三口之家頂多就是發生點兒柴米油鹽的小矛盾,而不至於發展到後來水火不容的仇人的地步的。

孫芳算是個比較有野心且渴望追求權力和財富的人了。

要說起來這其實也沒什麽,只是個人的想法不一樣罷了。

只是可惜的是,她是在結婚後才意識到自己這一點的。

結婚前被丈夫周曉軍的儀表堂堂和滿腹才華所吸引,但這些濾鏡在婚後的柴米油鹽中很快就被消磨殆盡了。孫芳慢慢看到的是周圍的其他嫁入當官家庭的朋友們過的生活,再跟自己的一對比,難免就覺得丈夫沒權沒勢還沒錢,與她膨脹的**和野心相比,兩人這慢慢的矛盾也就出現了。

按說她的生活也沒有很差。在京都那樣的大城市裏有房子有工作,生了孩子還有公婆這樣的大知識分子幫著帶,丈夫雖然沒有權勢,但對她也是著實不錯的,沒有什麽大男子主義的毛病不說,家務這些都會幫忙做。

但是孫芳這樣的人吧,是不會看到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有多珍貴的,貪心和不知足是這種人的日常狀態。在丈夫這兒得不到想要的,她就把主意打到了公婆身上。

周季祥和林白能夠在當時的情況下留洋海外,盡管是公費,但兩人的家世自然是不凡的,而且能在那個時候就有這樣的見識和理想,可見也不是一般人。這樣的人想來應該是家資頗豐的。

孫芳在嫁入周家之前,就從周曉軍處了解了一些他家裏的情況。知道周家父母並不是僅僅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只是拿著大學老師工資的一般知識分子家庭,兩人還是很有些家底兒的。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麽,在哪裏放著,但是按照周曉軍透露出來的意思,這應該是比不小的財產。

不得不說這也是孫芳願意嫁給周曉軍的一個原因了。但是讓她失望的是,她以為公婆會在他們結婚的時候給出點好東西給她的,可是當時周家二老除了給兒子置辦正常的聘禮之外,並沒有另外給孫芳什麽。

孫芳其實那個時候就已經慢慢開始有所不滿了,只是新婚到底是甜蜜的,這些也就不算什麽了。只是後來夫妻二人矛盾越來越多,孫芳的不滿聚集,不由得就又把主意打到了公婆家產的身上。

那段時間她頻頻出入周家,言語間就是在打聽那筆財產的事情。

不過周老二人是什麽樣的人啊,能夠在那個時代被國家選派出去留學的人,智商和情商都不會低,再加上這麽多年的經歷,老人家什麽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