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喬遷宴(三合一大章)(第2/6頁)

之前他們兩口子答應讓母親帶著兒子住過來的時候,想著畢竟當家的是妹妹妹夫,自己也不好提什麽要求,就什麽都沒說,想著古建國和寧榮薇做兒女的怎麽都不可能讓母親受委屈就是了。

他們自己沒什麽要求和期待,但現在看著這房間,著實沒想到這環境能這麽好,遠遠超出了寧榮臻的想象。

要知道就連白敬齡省醫院那邊給分的房子,也就是環境好一點的筒子樓罷了。那邊的房間也就是兩個,比之前古建國筒子樓那個家能大上一點,但條件也就那樣,比起來也好不到哪裏去。

之前家裏一直是孩子奶奶帶著小孫子睡,大的寧致遠自己一個房間。等寧榮臻兩口子回去了再換過來,大的跟著奶奶,小的兩口子帶著睡。雖然這樣是折騰了點,但也就是偶爾的事情,倒是不覺得有什麽特別不方便的。

現在這新家這樣的格局,家裏人再不用來回的倒騰了,各自都有了房間,簡直就是一步到位。怪不得看著母親和兒子們看著都挺滿意高興的呢,環境又好,還有人給作伴兒,想來住著的確是挺舒心的了。

寧榮臻想著這樣的話,他也就沒啥好不放心的了。

等古建國回去招呼客人後,兩口子就跟白敬齡商量,要不要把這房錢算一算,給古建國把自家的這份建房錢給出了。畢竟這房子一看花費就不小。

雖然都知道這房子是古建國的,以後也是算做紡織廠單位的房,嚴格來講跟自家是沒什麽關系的。但畢竟自家在這兒要住的話,就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兒。單看這環境,單獨分的院墻,家具地窖什麽的無所不有,用後世的話說簡直就是拎包入住的精裝修房子啊。自家怎麽好意思一分錢不掏,從上到下一家三代人都白住人家的啊。

白敬齡聽兒子媳婦這麽說,心下也是覺得滿意。畢竟這不是自家的東西,得到好處了,想著還給人家的想法總是不錯的,總比占著便宜還裝不知道的要強。

其實她搬過來看了環境後就想到這個問題了。當時她就跟女兒女婿兩口子說要把建房的花費算一算,自己跟他們平攤了,尤其還是在她知道女婿跟家裏人借了錢的情況下。她想著自己把錢出了,幫著分擔一些,也好叫女兒把錢給婆家的妯娌姑子們都還了,能不背債就盡量不要去欠這份人情。

古建國對丈母娘的提議當然是拒絕的。別說他蓋這房子花的錢他自己完全能負擔得起,就是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他寧願自己想辦法借錢也不能要丈母娘的錢啊。畢竟人家又不是沒房子住,非要跟自家住在一處。說到底住一起主要還是為了互相有個照應,自家還指望著丈母娘給幫著帶孩子呢,沒聽說找人幫忙還得讓人家自個兒出錢的道理。

這樣跟白敬齡一說,邊上寧榮薇也在邊上幫著勸。知道自家媽媽是顧忌自己可能要欠婆家錢,做人兒媳婦的不好做,寧榮薇就趕緊解釋,直說自家有錢,另外借錢只是為了掩人耳目罷了。

白敬齡是不知道女兒家的家底兒有多少的,她聽這話也只當是古家二老給兒子幫忙了,既是這樣的話,那自己這個做丈母娘的就不好再多摻和了,不然叫老古家認為自己是看著房子好,想出點錢把房子給占了,那就不好了。

白敬齡這會兒就跟兒子兒媳解釋,告訴他們古建國不會要錢,咱們也不好掏這個錢,畢竟出了錢了,歸屬問題就不好說清了。

她知道兒子是覺得虧欠妹夫家的,就說:“你倆工資都不低,供應什麽的也不錯。在單位又基本沒什麽花銷。要想還你妹妹家的人情,以後給致遠和致和準備什麽東西的時候,也別忘了你外甥們那裏就行了,有什麽多想著他們,給多備上幾份也就行了。”

說完,白敬齡歇了口氣兒又接著道,“我這裏什麽都不缺,自己也有退休工資,你們就只管管好自己就行了。以後逢年過節的,要是有什麽好東西了,只管往你妹妹家送去就是了。都是自家人,他們吃用了,都是你的血脈親人,咱們也不會覺得吃虧了,你說對不對?”

寧榮臻聽自己母親的話,也覺得很是在理。關乎到房子歸屬的問題,這下自己倒是真不好強行給錢了。

至於虧欠的,平常自家給孩子準備什麽,多準備幾份送過去也就罷了。但是自家也不能就說什麽就都不管了,他準備回頭跟妻子商量商量,把兩人的工資多交點給母親。自己和媳婦長時間不在身邊,即便是給準備東西,那也是有限的。還不如多給老人一些錢,她自己手頭上能松快點兒,遇上什麽好的了,直接給孫子外孫的都置辦了也是便宜。

事情商量好後,夫妻二人連帶著白敬齡就都跟著來到了待客的這邊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