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大伯探親(第2/3頁)

見到的村民都猜是不是古家二兒子的媳婦兒要生了或是已經生了這老古家人才這麽高興的?不過算算日子應該還有一個月才到時間吧,難道是早產了?也沒聽著有人給報信兒啊。

古家二老的高興不是因為家裏又有孩子即將出生,老二媳婦的肚子還好好地呢,去白敬齡那裏幫著給看過,應該是能足月生產的。

他們高興,是因為大兒子古建黨一個月前來信,說六月底的時候能有一次探親假,到時候要回來看看。這看著兒子回家的日子就在眼跟前兒了,古家人能不期待和高興嘛。

算算日子,古建黨自從三年前升了副營回來探過一次親,之後竟是再沒回來過的。雖然他每月都會給家裏寄信,也會按時把工資津貼什麽的給陳紅春寄回來,想著家裏的父母妻兒的,也常常會寄些零食野味什麽的回來,可到底人不在,東西給的再多又如何呢。

想到這兒,老兩口也是覺得挺對不起大兒媳婦的。

兒子是個倔強的性子,他們老兩口好好地,偏要把老婆留下來照顧他們。雖然也是考慮到在家鄉生活多的是人能搭把手,媳婦娘家又在跟前,幫著他盡孝的同時也是能得到長輩的幫助和庇護。身邊是熟悉的環境,有有熟悉的朋友和家人,總比跟著他去陌生的部隊,一個人操持一大家子的生活,身邊還沒個人幫襯的好。

雖然都是為著別人考慮,但畢老太太想起之前三兒子跟她說的話,想著這夫妻長久分居到底不是個事兒,要是沒條件也就罷了,可他們不是啊,以大兒子的級別是早就可以申請家屬隨軍了的。這一直拖著就算兒媳婦沒意見,親家那邊難免沒有別的想法。再說了,老三說的也有道理,明天越來越大了,男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十分需要父親這個角色給予孩子指導和教育的。這次兒子回來一定要好好跟他說說,讓他帶著老婆孩子去隨軍不可,畢老太太默默的在心裏下定決心。

六月二十七號一大清早,古老太太起床就念叨著自己左眼皮兒直跳,這是有好事兒的兆頭啊。她就跟古老頭說,會不會今天大兒子就會回來。雖然這比較迷信吧,但竟還真讓老太太給說準了。

半上午的時候,古明妍就聽見自家周圍有比較吵鬧的聲音,她正在老太太的攙扶下練習站呢,就聽見有個像是鄰居鐵柱他娘的聲音喊道:“大娘啊,你快出來看看誰來家了啊,哎呦,大兄弟可是好幾年都沒見到人了啊,這是回來探親啊……”

畢老太太聽著聲音,猜想這一準兒是自家大兒子回來沒錯了,連忙抱起古明妍就往家門口走去。

這會兒家門口已經圍了好些人了。這年代人們都崇拜軍人,古建軍打剛進村口就被人認了出來,一路走過來,大家都是各種打聽他在部隊上的事情,古建軍倒也都耐心的一一回答了。只是回家心切,他邊回答邊加快了步子往家走。這會兒之間古建軍一身綠軍裝身姿挺拔的站在人群中間,別提多顯眼了。

畢老太太看到兒子一下子就紅了眼眶。

她和老頭子都是戰爭年代一路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下走過來的,哪能不知道當兵的苦和危險。可這是孩子的選擇,國家還不完全和平,不論是為了大義還是孩子的心願都沒有阻止孩子離家參軍的道理。

可古建軍到底是老兩口的第一個孩子,每次看到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子孫滿堂的,就獨獨缺了老大,當父母的哪有不想念不心疼的。

這一次又是好幾年都不見,各種情緒一下子控制不住地紛紛湧了上來,讓老太太都忘記了自己平日裏彪悍的形象了,直接拉著兒子的手抽泣了起來。

周圍的鄉親見到這情景也有紅了眼眶的。這年代大家崇拜軍人,那是因為他們確實是用自己的身軀保家衛國,給老百姓換來和平的日子的。經歷過戰爭年代的人,對給他們帶來和平的軍人自然是有無上的崇敬和感謝的。古家老兩口平日裏不顯,大家都快忘了人家家大兒子也是駐守邊疆保家衛國的好戰士了,這孩子一離家就是好幾年都回不來,擱哪個做父母的能不心酸啊。

一時周圍有跟著流眼淚的,有出聲安慰的,還有那機靈懂事兒的趕緊去給正在放羊的古老爺子和在學校的陳紅春報信兒去的。

古建黨看著母親的樣子也是滿心的愧疚,趕緊拉著母親的手不停地安慰,直說自己啥都好,沒吃苦受罪啥的,然後又賠罪:“這幾年著實是抽不開身,沒能在爸媽面前盡孝,還凈讓你們擔心了,是兒子不孝”。

老太太不願聽他說這些,趕緊轉移話題,把手上抱著的古明妍推給兒子,說“看看,這就是你三弟家才生的小侄女兒,你二弟妹現在又懷上了,你幾個兄弟現在都不只一個孩子了,就你,一天不著家的,就明天一個兒子,回頭你媳婦要埋怨你我可不幫你。”老太太說著便岔開了剛才傷感的話題,趕緊一邊跟鄉親們道謝致意一邊拉著兒子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