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一個年(第2/3頁)

這邊古建國因著自己不靠譜的行為受到了全家人的指責抨擊,當下只得低頭承認錯誤,弄得那邊的小孩子們都來笑他,飯桌上的氣氛很是熱鬧。

最後,一桌子的菜,連帶著湯和主食都被大家吃的幹幹凈凈,完全踐行了光盤行動。其中最受歡迎的要屬古建國帶回來的海鮮還有豬肉了,誰讓這年頭人人都缺油水呢。

要叫古明妍說,這碗盤幹凈的都不用洗了,讓她這個最討厭洗碗的人都覺得,要是每次洗碗都是這樣被吃的幹幹凈凈,連油都被饅頭蘸著給抹幹凈了的碗盤,似乎自己也是願意洗上一洗的,反正沖一下就好了嘛。

不光是大人這樣,連小孩子也都把食物一掃而空了。有的用筷子不熟練灑出來的,也都被孩子們一一撿起來吃掉了,一個個乖的簡直讓人心疼。哪裏像後世啊,小孩兒吃個飯,大人各種在後面追著喂,還偏食挑食什麽的超級不好對付,果然就是條件太好了給慣的了,餓兩頓就好了。

酒足飯飽後,一家人洗洗涮涮的收拾好,倒上熱茶圍著爐子開始守夜。

畢老太太給孩子們一人發了兩顆糖果還有葡萄幹,把孩子們樂的只喊奶奶真好。

葡萄幹這些水果幹都是年前古建黨寄回來的年貨,這時候就給擺開當做零嘴兒給孩子們甜甜嘴兒。孩子們平時很少有零食可以吃的,過年這會兒既然有了就想讓他們放開了吃的開心才好。

桌上除了這些外,還有瓜子和本地產的紅棗,都是曬幹後能長期保存的那種。這些都是年下老兩口準備待客用的。

除夕之夜,大人們要守歲,小孩子們熬不到那麽晚,吃飽喝足後玩了一會兒就都睡了。大家都在堂屋,就把孩子們都放在大炕上,只待過了午夜守到時候了,再各自帶回去睡覺。

年初一的早上,古明妍早起醒來後就被寧榮薇給她換上了新衣服,還給她頭發上戴了朵紅色的絹花,映著她白嫩嫩的嘟嘟臉,顯得格外討喜。

家裏的三個哥哥也被打扮的精精神神的,雖然沒有新衣服穿,但寧榮薇給三個兒子都做了新鞋子,幾個人也是挺樂呵的。

夫妻倆收拾好孩子,自己也換了身兒好衣服,畢竟是過新年嘛,要招待客人還要出去拜年,總要穿的精神幹凈些才好。

人們期待過年,除了小孩子們新年有新衣穿有白面饅頭吃,再者就是大人們都不用上班了。過了初一,家裏的孩子幾乎是天天都要跟著大人“串親戚”,小孩兒們有時候碰上“有錢”的親戚,還能掙到一分兩分甚至一毛兩毛的壓歲錢呢。

早上起來,吃過餃子後大家都給老兩口拜年,二老給下面的孫子們一人發了一塊錢的壓歲錢,在這年頭可是不算少了。

當然,他們也不會忘了古明妍的那份,二老還特意用紅紙給包上了。放到她手裏叫她拿了一下後,老太太就交代寧榮薇幫她收好:“都給妍妍攢著,等咱妍妍長大了給買漂亮衣服啊。”

從年初一開始,大人們都忙著走親戚拜年。古家在村裏地位高人緣兒好,幾乎天天都得迎接親戚鄉鄰的來家做客。尤其是村裏的孩子們來的特別的多,那是都知道這家好吃的多,還有平時沒見過的東西,孩子們幾乎是排著隊上門的。

古老爺子他們也不介意,上門的都給上一分兩分的壓歲錢,也拿些果幹瓜子什麽的分給他們吃。整個大年下,古家老宅都是最受小孩子們歡迎的地方。

當然了,也有那占便宜沒夠的,指使家裏老大不小的孩子厚著臉皮上門的,或者是有人家的孩子初一上午來了,下午還來的。遇到這樣的,古老爺子就不行了,還得畢老太太上。

她也不跟人小孩子計較,東西還照給,只是會把人送到大門外,高聲說:“畢奶奶知道你們懂禮,都這麽大了還知道上門拜年”,或是“喲,這不是誰誰誰家的誰誰誰嘛,你媽這記性可不好,上午不是才讓你來畢奶奶家拜過年,這會兒又來了,是不是記錯了啊?趕緊回家問問去,別是少上了誰家的門,倒是惹得長輩生氣可就不好了”。

老太太這麽一說,誰還不知道怎麽回事兒啊。

那能做出這樣事兒的人家兒也是貪圖老太太給的壓歲錢和好吃的,所以往往都在宅子的近處躲著呢,就是等著自家孩子出來了好上去把錢收走的。

這一聽老太太心裏跟明鏡兒似的,加上周圍人的眼光,這下是再不敢打壞主意了。

別看周圍大多都只是孩子,可就是這些半大的孩子,懂點事兒了吧又不懂隱瞞的,轉身兒回過頭就能把誰家占便宜這事兒宣揚的滿村都知道。不想在大年下的犧牲自我給大家增添八卦的,那不就竄的比兔子還快了嗎。

就是因為古家這大方但又絕對不當冤大頭的風格給村裏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古家就成了村裏條件好但卻不會被人嫉妒的人家,再加上畢老太太的威信,更不敢有什麽不好的算計放到古家人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