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生(第2/2頁)

村裏的小年輕們學得快,慢慢的這一二年的時間裏,盡管大多數村裏人家沒有那機會也沒那資本擁有自己的自行車,但也都多多少少的摸過車,也差不多會騎。這說出去也是個有面子的事。因為老爺子兩口子的這一借車的大方行為,古家人跟村子裏各家的關系就更好了。

這邊廂畢老太太把握著下班時間往三兒子家趕,想著到了兒子家兩口子下班回家,剛好問問情況,也能順便把孫子們從廠裏的托兒所接回家。

說起來古家村生產大隊地理位置不錯,說是農村,也的確是靠著大山從事農業生產的生產隊。但它其實離省城安城並不是很遠,也有一條修的不大平整但可以通車的路,在這個年代是農村,但說不得未來幾十年後,隨著城市的擴張,這裏可能就要被納入城市的範圍,甚至有可能因著其好山好水的環境優勢,還能被開發成別墅區也不一定。

話題扯遠了,畢老太太在山道上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家兒媳婦已經住院,她一路拿著給兒媳婦帶的坐月子的好吃好喝,棉布小衣裳什麽的,終於趕在下班的時間來到了三兒子家所在的省城紡織總廠家屬院。

老太太敲了半天門也沒人應,她便從口袋中掏出兒子家的備用鑰匙開了門。開門後發現小小的兩間小隔間裏都沒人,放下東西,老太太便打算跟鄰居打聽下兒子媳婦這是還沒下班還是怎麽地。

這時她側耳聽到左邊人家傳來熟悉的聲音,好似自家孫子的說話聲兒由遠及近的傳來。轉身走出家門,迎面就看到左邊鄰居好似叫王嬸兒的中年女人,左右手牽著自家剛會走沒多久的雙胞胎,後頭還跟著三兒家的老大古明新。

古明新這個剛五歲的小子看到自家奶奶便高興的撲了上來,抱著畢老太太的大腿張大嘴叫著奶奶。

老太太看他這活潑勁兒也是高興,嘴裏邊念叨著好孫孫邊摸摸小明新的毛頭。

那邊王嬸兒也看到了老太太,認出他是古建國的媽,就跟她說了寧榮薇住院的事兒。這老太太一聽,也顧不得跟她纏磨的孫子了,交代他好好在王嬸兒家呆著,聽話看好弟弟們,拜托了王嬸兒一番後,就趕緊下樓,騎著車朝省城醫院奔去。

省城醫院婦產科病房裏,寧榮薇剛吃了丈夫帶來的晚飯,準備把丈夫和剛下了班就來看自己的母親白敬齡都勸回家照看孩子和休息的時候,肚子開始痛了起來。

這次的疼痛比之前的陣痛都來的更加兇猛,已經生過兩胎的寧榮薇覺得這次終於可以卸貨了。

看著她這反應,古建國更是不能回家了,白敬齡則是幹脆的將女婿趕到一邊兒去,自己上前查看女兒開了幾指了。

這邊陣痛不止但也一直生不下來,等到畢老太太趕到醫院的時候,寧榮薇正被親媽和丈夫古建國攙扶著在過道兒裏走來走去,以期加快生產呢。老太太一來也顧不上跟人打招呼了,跟親家母換著來,駕著兒媳婦走路。

這一番走走停停的,從六七點一直持續到夜裏十點多,這才在白大夫的查探下終於得以進入產房。又在產房折騰了兩個多小時,生生拖過了七月初六,古家孫輩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千金,終於如她大伯母說的那樣,在農歷七月初七,這個後世稱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之日,降生了。

當然了,這日子也就是在後世可能還有人會說道說道,在這個年代是不講究這些的。

古家老太太聽到產房傳出的哭聲後,感嘆著這孩子終於肯從它媽媽的肚子裏出來了,下一刻就是雙眼直盯著手術室門口,急切的想知道孩子的性別。

等看到小護士抱著孩子恭喜三兒子喜得千金的時候,她是用盡了最大的自制力沒立馬說出謝謝老天爺和菩薩保佑我老古家終於有孫女兒了這樣的話來的。

跟她的激動不相上下的是古建國,他幾乎是有點顫抖的接過了護士手上的女兒,好歹還算有理智的先問了問妻子的情況,得到一切都好,丈母娘在照顧的回答後,便開始貪婪地打量這個好不容易得來的寶貝閨女兒。之前覺得這孩子折騰人的那些抱怨早已被拋到腦後了。

也不怪古建國激動,哪個男人在有了三個臭小子之後不想有個貼心的小棉襖的。何況這個男人也快三十了,作為一個當過兵,現在天南海北跑運輸的硬漢來說,看著家裏臭小子們整天的折騰,妻子也隨著兒子越來越多變得嗓門越來越大,他深深地感到這個家需要個小女兒來調和一下陰陽。

再低頭瞅瞅這閨女兒的模樣,雖然不能違心的說這紅皮嬰孩貌若天仙吧,但單看較一般新生兒茂密的胎發,長長的睫毛,還有細長的眼線、俏挺的鼻梁,就不難看出在褪去了一身紅皮後,這個女娃娃該是多麽的精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