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番外番完(第3/5頁)

“可我聽說吳王前幾年貶斥了一大批佛教徒,強令還俗不聽,直接拉去服徭役做苦力,死了好些人。”

“將軍,佛家還有怒目金剛呢!那些假僧人不事生產、占據農田做寺田,呼奴喚婢的,哪裏是出家人。中原的出家人和咱們這裏的出家人可不一樣,像光鑒大師那樣的高僧,恪守五戒才是德行。想來佛祖也用不著人間的金銀綢緞,那些收斂的錢財只能是假和尚享受,被拉去做苦力不冤枉。”

石千裏幽幽嘆息,“吳王殿下什麽都好,就是沒有子嗣讓人放心不下。”

“將軍放心,聽他們說,出使之前已經在商量立世子了。吳王雖無親子,可這些年收養了好幾個孩子,漢人、胡人都有,正經子嗣待遇。”

“那就再看看吧。這亂世,若能投效一位公正嚴明、寬宏慈悲的主上,誰不願意呢?”

——————————————

成都府。

大殿之上,王憐花正在宣布:“王豐,孤之長子,屢有素功,天意所屬,當為世子。”

殿內為之一靜,誰也沒想到吳王真的當庭宣布了世子人選。雖然這些年吳王一直沒有子嗣,但前兩年宮中有宮女試探,吳王是有反應的,雖然那宮女被殺,背後之人也貶官遠謫。可正常人,誰不想擁有自己的血脈呢?

眾人又想起當初還是在這個大殿上,吳王連斬十一人,放言:“非王妃所出,如何能算孤之血脈!”有這話在,誰還敢來觸黴頭。

眾人被嚇傻了,王豐卻反應迅速,立即出列拜倒:“兒愚鈍淺陋,不敢當此重任,還請父王三思。”

“你是長子,有戰功、有威望,如何當不得?起來!”即便當上了一方霸主,平日裏說話,王憐花也不是之乎者也的性子,說一不二,說立誰就是誰。

站在朝堂上眾人的目光開始朝幾個人瞥去,默默的,自以為不著痕跡的。

吳王無子,這是天大的機會,無數人為之暗中使勁。

比如羊景,幽州刺史羊直的嫡次子,大才女郗道茂的兒子,吳王妃同母異父的親弟弟。出身泰山羊氏,祖母乃是南郡公主,身上還有司馬氏的血脈。立這樣一位繼承人,兼顧世家、妻族與前朝皇室,他難道不是好人選嗎?

比如王楨之,這一代王家最出色的年輕人。吳王可是出身瑯琊王氏的高門郎君,本身無嗣,從族中選擇一位過繼,難道不是應有之義嗎?也就吳王強勢,讓王氏宗族不得不妥協。可觀王氏如今在朝中也占一席之地,吳王對宗族也不是全然防備。

這位王楨之可是連侍中謝道韞都贊過的啊。謝道韞謝侍中總攬宮中內務,統領機要、參贊軍事,對吳王、吳王妃影響巨大,她看都好看的人,怎麽沒雀屏中選呢?

再比如郗家的郗達祖,當初吳王發家,受吳王妃資助頗多,郗家其中也有助力,難道不回報一二嗎?

這些人在心中轉了千百個彎兒,又看向與吳王有正式父子名分的諸人。這些人明顯就不如先前列舉的這三人有分量了。除了名分,他們又有什麽優勢呢?

這些個傻子不明白,連名分都沒有,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話說回來,名分就是最大的優勢,沒聽吳王剛才說嗎?立王豐為世子,因為他是長子。瞧瞧如今天下這形勢,今天是世子,明天是太子,後天就該是天子啦!

王豐憑什麽?就憑他父母雙亡嗎?

王豐自己也想不通,他十歲左右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父諱狄一卓,母諱郗去病,生母乃是母妃侍女,後被母妃收為義妹出嫁。後來父親戰死,母親驚懼難產而亡,連句話都沒留下就撒手人寰。緊跟著叔父狄一友亦戰死,只留下一個堂弟嗷嗷待哺。祖父撫養兩個嬰兒力不從心,又操勞公務,不幸殞命。

母妃見他們來兄弟可憐,接到身邊教養,為了不讓狄家絕嗣,留堂弟繼承祖父爵位。而自己這個刑克六親的不詳之人,父王母妃非但不嫌棄,反而賜他姓名,養他長大,如今還要立他為嗣。王豐自己心裏百感交集,千百滋味湧上心頭,哽咽說不出話來。

王豐拜倒在地不肯起身,哭得肩頭顫動,不能自已,等稍微平靜,又連連推辭,自謙難當大任。

可王憐花說出的話又怎麽會更改,直接吩咐有司準備立世子的儀典,日後,王豐就是吳王的接班人了。

其他養子倒沒有太大意見,能被收養的,都是宗族無力撫養,戰爭孤兒居多,政治因素居多。

圖恩因身體之故,不能承擔孕育子嗣辛苦,兩人一直沒有孩子。那些陰謀詭計在王憐花身上自然從來沒有得逞過,兩人不以子嗣為意,奈何王憐花已經打下這偌大的事業,總不能無人繼承。

兩人收養的孩子,有漢人、有胡人,從第一家庭做起,為民族融合做表率。只有血脈相連,才是融合的開始。如今時人娶親也不挑剔胡漢,都是他們帶了個好頭。文人也愛做詩文贊美圖恩收養的鮮卑族女兒綠眸猶如一汪湖水,令人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