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校園世界(完)(第2/3頁)

寧素則轉身又投入到研發中。

三年後,華國鄭重推出了新一代戰機NS,與之前截然不同的編號,領先於世界的性能。消息一出,外網許多人認定華國軍方在吹牛,但隨之而來的軍演卻讓他們捂著臉把不滿咽下去。

軍事論壇上喜氣洋洋,新一代戰機的性能極為優秀,而一貫謹慎秉持中庸之道的華國願意將這一代戰機拿出來,也證明他們一定有更先進的戰機,網民們搬著外網的報道評論,只覺得揚眉吐氣。

同一年,華國出台了《反校園暴力法》,引起了軒然大波,校園暴力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成為年度熱議。無數遭受過欺淩的人出來發聲,也有很多正在遭受欺淩的人拿到了法律的武器,這樣一部完善的法律給了許多人一針強心劑。

華國的一切都在慢慢變好,或許有一天,校園暴力這個詞會進入歷史的塵埃裏。

將研發戰機的功勞拿去換來這一部法律的寧素聽系統給她念著網上的評價,加深了臉上的笑容。

———————————————————————————————

三十年後,已經和肖堯結為夫妻,一對可愛的龍鳳胎兒女都已長大成人的柳依依,接到了一中那一屆同學聚會的邀請。

這是畢業後第一次聚會,上了大學之後,柳依依就和很多同學再無交集,如今拿著這張請柬,憶起過去的時光,她有些懷念地點頭同意。

發起人包下了一整個酒店作為聚會的場所,柳依依到的時候,大部分人已經來到酒店了。許多人都已是多年未見,他們身處各行各業,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小富即安,也有的還在溫飽線上掙紮。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來來往往的人言談都帶著笑意,互相交換著名片,學生時期的齷齪隨著時間變得淺淡,留下的大多是帶著陽光的青春回憶。

在這些人裏,肖堯和柳依依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歲月對美人極度偏愛,都不忍在她臉上烙下痕跡,柳依依沒有了學生時期的青澀純真,卻多了一分優雅端莊,微微低頭都若天鵝彎頸;肖堯也沒有變成啤酒肚地中海的油膩大叔,而是一如既往的帥氣,只不過年少時的桀驁盡消,變得內斂從容,而商場上的打拼又讓他多了一份氣勢,更為迷人。

他們一走進現場就被團團圍住,各種寒暄恭維不絕於耳,只有走到原來一班的位置上,才覺得清靜許多。

他們和以前同學聊著往昔,話題不自覺就轉到寧素身上,她實在是給眾人留下太過深刻的印象。

寧素沒有參加這次聚會,發起者也找不到她,自從她離開後就斷了消息,而他們也自高考後,再沒有聽說過她的消息。

與寧素考入同一所大學的同學,也沒有在新生報道時見過寧素的身影,她就好像人間蒸發一樣,消失在他們的生命裏。

然而現在提起寧素,他們也對年輕時的自己有些赧然。冷漠是會傳染的,即使他們並沒有真的動手欺負她,但對這個畏畏縮縮,臉上帶著傷痕的同學也算不上友好,也有人不懂事的時候嘲笑過她,年少不懂事時的惡意,現在有時候想起都會覺得歉疚,也對她的脫胎換骨津津樂道。

如今打聽不到寧素的現狀,他們也覺得遺憾。

“如果寧素來同學會的話,我恐怕第一件事是說對不起。”

有一個女生抱著剛滿月的孫女一邊哄,一邊這樣感慨著,她擡頭無意間瞥見酒店餐廳裏的電視,突然沒了聲音。

眾人順著她的視線望過去,卻紛紛愣住。柳依依叫來服務員,請她把音量開到最大,不止一班,所有人都扭頭看向電視,熱鬧的聚會現場漸漸變得安靜,電視裏新聞主持人的聲音也慢慢清晰。

“我國航空學家寧素女士,於今日淩晨04:32,在京市第一人民醫院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一歲…………”

隨後是她一長串的功績,和葬禮的安排出席,各界人士的悼念。

新聞上還播放了一段她主持研發工作的視頻,穿著白色實驗服的寧素帶著一幫科研人員在一個龐大的機器旁忙碌著,她不時說著什麽,身邊的人員都滿眼崇拜的看著她,做著筆記。

雖然頭發花白,但依稀有著過去的影子,新聞上貼了一張她的黑白照片,那熟悉的傷痕讓所有人都確認這就是他們以前的同學。

不過兩分鐘的新聞播報,卻讓他們足足緩了十分鐘都沒有緩過來。

這或許是第一次,聽見自己的同學是大佬,他們卻沒有一點驕傲欣喜,覺得沾光的時刻

。有人腦海裏回響著新聞裏那句,“當她研發出NS戰機時,面對榮譽和獎勵,她提出了出台校園暴力有關法規的提議”,覺得臉上像被人扇了一巴掌似的,火辣辣地疼。

而柳依依還想著剛才視頻裏的身影,挺拔如青竹的背影,讓她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個早上,少女對她點頭致意,融入人群,背影漸漸重疊,變成了現在的寧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