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猜測(第3/3頁)

“說起來,我記得除了吳王和秦王外,朝中還有一位親王吧,那位怎麽樣?”秦和玉突然問道。

“你說的是晉王吧,”李榮笑了笑,解釋道:“是這樣的,洪烈皇帝共有三位皇子,分別是老晉王殿下,老吳王殿下和先帝爺。老吳王殿下去的早,十七歲就戰死沙場沒有後代,先帝爺登基時做主給他過繼了老晉王殿下的次子,也就是如今的吳王繼承香火。而晉王是老晉王殿下的嫡長子,吳王的親哥哥,現在是宗人府的宗人令,畢竟他是最年長的嘛,陛下見著他都得稱一句大堂哥的。”

“晉王的話,好像很低調。”溫止揚眉:“除了大朝和早朝站班,幾乎沒看過他出現在乾清宮。”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陛下和吳王的關系好,和晉王就差了些。”李榮是跟著洪烈皇帝打過仗的人,比這些年輕人更明白其中的糾葛:“洪烈陛下登基的時候老晉王還在世,晉王是跟著老晉王住在宮外晉王府的,而吳王那時候才四歲,被養在宮裏從小跟著先帝爺長大,與先燕王殿下關系極好,連帶著和陛下關系也不錯,陛下要重用老晉王一脈,自然會選擇吳王。”

先燕王殿下是陛下的親哥哥,比陛下大五歲,在先帝登基後就被立為太子。可惜他自小體弱多病,二十二歲時就病逝,並沒有留下子嗣。之後陛下登基,改封他為燕王,幾年前還給他過繼了秦王的嫡幼子續香火。

“只是這樣?”溫止還是有些疑惑:“陛下不是感情用事的人,他這般忽視晉王肯定還有別的原因吧?”按照歷史經驗,在和平年代作反的除了前朝余孽外,跳的最歡的就是皇帝的叔叔兄弟兒子們了,先帝那一輩的已經不在了,下頭的皇子們都老老實實,這幾位王爺可不就是重點排查對象?

“確實是有些原因,”李榮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了出來:“吳王是老晉王的側妃宋氏所出,有傳聞說老晉王妃就是被這位宋側妃害死的,之後一直是宋側妃掌管晉王府,直到老晉王去世,宋側妃殉葬。”他給了大家一個“你們都懂”的眼神:“晉王和吳王雖然是親兄弟,但有殺母之仇在,關系其實很差。吳王自小在宮中長大還好些,晉王卻極其討厭吳王,甚至暗中下過殺手。先帝知道後便不怎麽喜歡晉王,覺得他心思太陰沉手段太狠辣,連帶陛下都從不與他親近,更別說重用他了。”

看到大家若有所思的樣子,李榮苦笑:“我知道你們懷疑他,但是這也不太可能。宗人令管理宗室,如今大鈅朝的宗室才這麽小貓三兩只,但凡有實權的都是陛下親信,根本沒人會幫晉王,就算他心有不滿也做不了什麽。”

似乎真的是這樣。大家點了點手指:晉王低調得過且過,吳王是陛下親信,秦王和陛下手足情深,至於十一歲的燕王就更不用想了,如今還在上書陪著平王殿下讀書呢。

不是前朝余孽,不是皇室宗親,也不是實權大臣——臣子作反只會發生在動亂年代,以清君側或者替天行道的名義進行,如今江山穩固四海升平,這種可能性完全不存在。

“會不會是我們想的太復雜了?”袁明山若有所思:“可能幕後之人並不是想作反,單純就是要陷害吳王一把呢?”

“損人不利己?單純陷害?”秦和玉覺得不可思議:“你的意思是吳王殿下的仇人幹的?”

仇人,那不就是晉王?所有人眼睛看向他。

“也可能是川藏那些被吳王壓著打的夷族啊,”袁明山道:“你們記不記得,那個白朗就是渝州本地人,說不定就是夷族送到吳王身邊的探子呢?”

“這倒是有可能,”李榮點頭:“若是慎軍能成事,他們便趁火打劫,若是慎軍失敗了他們也不虧,陛下將吳王調走自然是最好,便是沒調走也能讓陛下對吳王心生懷疑。”

他這麽一說,大家也覺得豁然開朗:“果然是你小子最黑,才想得到這麽多彎彎繞繞。”程大銘一巴掌拍在袁明山肩膀上:“這次八成被你猜中了。”

這種解釋確實最合情合理,所有環節都能夠說得通,李榮將大家的猜測寫成奏章發往京城,同時請陛下派遣鴻臚寺的官員前來東撫,準備和蒙慎各部正式開啟談判。

溫止也沒有閑著,她帶來的工程兵有不少是工部的匠人出身,有了李榮將軍的提醒,羊毛羊絨的紡織技術便被提上了日程。羊毛梳子、紡車紡錘和毛衣針要做出來都不算太難,山羊毛更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等到鴻臚寺丞帶著陛下的旨意到東撫時,溫止已經織出了兩件毛衣,正研究怎麽染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