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帝王心尖寵

中秋過了沒幾日,便有禦史上書勸誡皇帝陛下。雖是老生重彈的擔憂陛下膝下無子,卻明裏暗裏將矛頭指向李皇後,就差直說皇後娘娘對後宮管束不利,沒教陛下廣施雨露。

李太傅義正詞嚴,說此乃陛下家事,且皇上才守完孝就聽從太後旨意納了後妃,已經是為延續子嗣考慮。皇後娘娘仁慈體諒,從不苛待妃嬪,後宮安穩祥和,何來管束不利之說?

禦史自然不敢與他強爭,進諫也就到此為止。一同議事的大人們卻總覺得哪裏有哪裏不對勁,直到一條“小道消息”在民間愈演愈烈,才驚覺布局之人狠辣。

最開始只是茶館酒樓的閑人打趣,說起某家某戶妻不如妾,偏那家主身居高位,正妻娘家無可奈何。另有一人便笑:“與宮中的皇後娘娘比如何?出身陛下母家,是皇上正經的表妹,還不是被溫婕妤踩在腳下。”

自有好事之人細細打聽,是以沒過多久,婕妤娘子獨占聖寵的八卦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按說市井流言不過如此,說幾句嘴也就罷了,偏不知何人暗中引導,生生將一個寵妃扭曲到禍國妖妃的程度。

皇帝陛下眼見事態不對,責令京兆尹立即肅清這股苗頭。然而不待周京兆行動,國子監的學子率先發難,聯名上書請陛下持身自好,遠離奸佞。

他們說的尚且委婉,禦史台就直白的多,就差給溫容音定下個罪名來。眼見民間輿論對皇上十分不利,連李太後都小心翼翼的勸他冷一冷溫婕妤,董玄卿心中卻難得的暴怒起來。

龍有逆鱗,觸之即死,溫容音就是他的逆鱗。心知太後並非有意打壓,而是為了他名聲考慮,皇帝陛下沒有過多遷怒,只是冷硬拒絕。但對於其他人,他絕無這般溫和,直接先發制人,連續三封訓斥的聖旨發往芳華宮與環福宮。

秦修儀“木訥無才”,周寶林“禮儀不端”,武婕妤更是得了“對上不敬行止無狀”的批語。雖然沒降誰的份位,也沒罰月俸克扣吃穿用度,可對於後宮女子來說,被無緣無故的聖旨訓斥簡直比降等還可怕。做錯事受懲罰還有復起的機會,陛下明晃晃的厭棄才是絕了她們的生路。

三人或惶恐或不甘,卻並不算無辜——這三位的家人或多或少都在推波助瀾興風作浪,目的不就是為了讓自家女兒趁機邀寵?董玄卿快刀斬亂麻,讓秦家武家周家統統不好過:家族女子向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將最優秀的女子貶斥,就差直說她們家教無方,誰還好和這三家人聯姻?

董玄卿不是個會考慮他人感受的聖人,恰恰相反,他本質極為冷漠,習慣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解決問題。旨意一下,無人敢再勸他雨露均沾。卻有人劍走偏鋒,請太後再開選侍充盈後宮。

皇帝陛下冷哼一聲:“今年五月才選,不過半年又選,你是生怕百姓不知道朕是個貪戀美色昏君?”

那位大人連忙伏地直說不敢,到底沒逃過被抓了小辮子革職查辦的命運。李太傅坐在高位,暗自慶幸太後娘娘警告及時,自家一直謹小慎微,才沒落下個被發落的命運。

豈不知太後娘娘其實發愁的很。溫容音對皇帝的影響實在太大了,而為君王者太過重情,絕不是什麽好事。哪怕不說她私心想要保住李家的榮耀,光是皇帝陛下將溫婕妤護的滴水不漏,甚至不惜親自下場打臉,就讓她十分不安。

可她不敢訓誡皇帝,更不敢將溫容音宣到慈安宮來。陛下是個謹慎又多疑的人,若是讓他誤會了什麽,無論她還是李家,都會受到皇帝陛下的報復。

兒子“娶了媳婦兒忘了娘”也就罷了,媳婦還不是自己看好的那位,太後娘娘的郁悶可想而知。若是她手握大權垂簾聽政,或許真會強壓著將溫婕妤打入冷宮,或者幹脆捏死。可她只是個深宮婦人,李家更需要她的庇佑,她唯有忍氣吞聲,對一切閉口不談。

李皇後看的比太後娘娘更明白,是以發現李昭儀蠢蠢欲動,她立即將人牢牢控制起來,直到風頭過了才許李如錦踏出仙苑宮。昭儀娘娘本是帶著取而代之的心進宮的,根本不把堂姐放在眼裏,哪裏受得了這般委屈?解了禁令第一天,就氣呼呼跑到慈安宮哭訴。

嬌媚中帶一些刁蠻,但並不惹人厭,反而惹人憐愛,哪怕是哭起來也是好看的。配上略蒼白的臉色和水汪汪的大眼睛,李太後不得不承認,李家將李如錦調教的很好。

可再美的風景無人欣賞,到頭也不過是一場空。太後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將兩個侄女兒都坑進宮中到底是對是錯。被哭聲鬧的湧起幾分煩躁,李太後的語氣重了些:“如今不是在家中,是在宮裏。身為妃嬪就該敬著皇後。別說如繡做的沒錯,就算她真錯罰了你,你也只能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