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福運農家女

八年時間一晃而過,這期間發生了許多朝廷大事,但對嶺頭村的村民來說,最大一件無非是他們又要換個新縣令來。

溫寶珠與他們不同,雖然並不刻意打聽消息,但好歹多了解了些脈絡。如八年前太子造反未遂,被皇帝陛下貶為庶人,雖然之後再沒有封太子的旨意,但四皇子成為下任繼位者已經是板上釘釘。

而這位四皇子,乃是宮中董貴妃所出。董貴妃是董相爺嫡幼女,上頭有兩個嫡親哥哥,一位是吏部侍郎董良全,一位是衡州太守董良英。

董家出的高官不少,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即將到任項古縣的縣太爺董玄卿。這位縣尊大人尚未及冠,卻簡在帝心。他在八年前因救駕之功得蔭庇入國子監,次年便以國子監首席的身份參加科舉,且成功拿下鄉試第一,當了京城解元。

光是這樣還不夠,董少爺在次年的會試和殿試中依舊勢如破足,順利拿下會元和狀元之位,以三元及第的強勢姿態入了皇帝陛下的眼。

之後的事兒便成了傳奇,有人說陛下在聽他講經後竟茅塞頓開,才接連定下許多重要國策。也有人說狀元爺雖是少年,卻頗有佛心,太後娘娘多次招他入宮講法,徹底治好了老人家的失眠心慌之症。

孰真孰假且不論,狀元郎盛寵加身卻是連他們這窮鄉僻壤都有所耳聞。也有人記憶力不錯,恍然想起來:“咱們項古縣十來年前不就有一位董縣尊麽?和這位有什麽關系沒?”

別說百姓們什麽都不知道,八卦的力量是無窮的。只這回並不需要他們去打聽和印證,人家已經大大方方的掀了底牌——嶺頭村那座閑置許久的董家別院重新被打掃幹凈,要住進來的人正是原先董縣令家公子,人人稱道的狀元郎,現任項古縣的縣尊大人董玄卿。

哪怕過了整整八年,溫寶珠聽到這消息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心虛了一秒鐘。當年小和尚桃花眼中的脆弱似乎還在眼前,卻不知道如今的他變成了什麽樣子?

其實按照溫寶珠的預計,早在五年前,董家就該有人來請她“出山”了。然而不知是京中自有高人,還是董玄卿硬抗,自始至終都沒人來接她去化解小和尚身上的靈壓。

雖然以她之涼薄,別人不找上門,她也懶得掛記。但對著小和尚,她始終有些愧疚和無奈。如今聽他衣錦還鄉,於溫寶珠來說卻像是第二只靴子終於落地。至於是死是活,如何處置,不過走一步算一步吧。

二月二龍擡頭,是個難得的好日子。向來平靜的嶺頭村村口卻來了一行人馬,護衛在馬車邊的家丁侍衛威嚴肅穆神色沉凝,顯見著不是好相與之輩。

並未理會路邊驚疑不定的百姓,馬車徑直駛到董家別院。村裏人這才恍然大悟,又忍不住交頭接耳:“是縣尊大人吧?這排場可真厲害!”

溫寶珠已經是亭亭玉立的十五歲大姑娘——雖然按照她的習慣計算,不過是十三歲半的初中生年紀罷了。若是在別人家,這般大的姑娘就算沒嫁人也已經訂了親,偏她雖然長的好看又福運加身,卻沒人上門來談婚論嫁。

倒不是村裏人看不上她。哪怕她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光是她能隨隨便便從山裏薅出好東西來的能耐,就讓許多人家艷羨不已,恨不得娶回來當個祖宗供著。沒看老溫家這幾年過的紅紅火火人丁興旺,小輩兒的子嗣一個接一個的往外蹦,溫老頭也豪爽的大筆銀子置辦田產麽。這麽多錢財從哪裏來?不都靠著溫寶珠的好運。

溫家人雖然沾溫寶珠的光,卻不想耽擱她的婚事,早兩年就有相看的打算。然溫寶珠不似普通姑娘,她的婚事得自己做主。而她的法子也簡單,只不知從哪裏尋來一枚半月形的玉佩,說是誰能找到配對的另一半,誰就是她的良人。

鄉下人能戴個銀鐲子就算不錯,哪裏尋得到什麽古玉來配對?所有人都當這是溫家的推托之詞,又不敢在背地裏說那位祖宗的壞話,只得對此閉口不談,更沒人敢大咧咧找溫家結親。

溫寶珠成了嶺頭村的剩女,好在她哥比她爹還疼她,一點兒不在乎家裏養個老姑娘。連她嫂子都連連寬慰:“你的姻緣和旁人不同,是要看緣分天意的。可別自個兒著急上火,該幹啥就幹啥,少聽那些長舌婦胡說八道啊。”

她說完還提點自家五個小崽子:“你們的好日子都是你姑給的,一個個的得知道孝順!若是讓我發現哪個敢對你姑不敬,看我不揭了你們的皮!”

她長子溫玉田是個十歲的大小夥兒,對老娘的老生常談恨不得翻白眼兒:“我們最喜歡姑姑啦,誰敢欺負姑姑,我們聯手揍扁他!”

老二溫玉山比哥哥小兩歲,這會子一張圓臉笑的人畜無害:“村裏還有人敢在背後說姑姑壞話麽?我會好好與他們家娃兒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