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2/4頁)

先把各種大帽子給她扣上,發起輿論戰,這一招確實有點出乎她的意料。

畢竟蘇珊珊怎麽也想不到,自己做個飯特別好吃,還能和不尊重食物扯上關系?

食為精的這篇小論文頓時引來了不少圍觀群眾,不得不說,雖然有一部分人還保有理智持懷疑態度,但大多數人都被煽動,覺得食為精說得很有道理。

也有不少人找出了蘇珊珊的光博,頓時有很多人一擁而上,質問她為什麽這麽低的精神力還要做飯?難道不知道自己是在浪費食物中的精神力嗎?

而這件事的關注度也在飛速地上升。

如果說整個星際的人口是100,那麽在這之前,90的人都會選擇平時服用營養液,偶爾去餐廳吃一頓的模式。這也是大家最習慣的方式——就是利用能夠得到的一切資源,去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力等級。

只有剩下的約10的人,才是屬於不怎麽喜愛營養液的類型,但他們也同樣追求高等級的精神力,只不過不願意用營養液的形式罷了。而在這10中,大概只有一小半的人是類似於何洲那樣喜好美食,根本不在意精神力這件事的。

在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行為模式下,藍星餐廳的出現其實並不算什麽大事,因為並不是沒有其他類似的專注於味道的美食餐廳,但問題在於,沒有一家餐廳像藍星這樣火爆。

以至於他們的顧客已經不再是從前那非常小的圈子,而是慢慢擴大——那些不愛喝營養液的人、那些偶爾追求高等級食物的人……大家被藍星的美食所吸引,不知不覺放下了自己對於精神力的執念,反而對美食有了無窮的興趣。

食為精的這篇文章,其實算是把大家都沒注意到的事點明了。

這才有人意識到,原來藍星餐廳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原本的唯精神力至上原則,竟然被很多人拋棄了?

事件發酵了兩天,最終變成了“精神力和味道誰比較重要”的論題,當然,大多數人都還是同意精神力的。

畢竟,這代表著實力、能力和一切,而食物的味道?不過是一點生活中的點綴罷了。

蘇珊珊在這兩天裏沒有做任何的回應,因為她的光博下全是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不理智的人在噴她,有人在指責她,也有人支持她……

亂成一團,她並不覺得這是個站出來的好時機。

直到這天她早早來到餐廳,卻發現藍星餐廳的招牌被人摘了下來,劈成兩半,扔在了餐廳門口。

昨天晚上她們離開時還是好的,現在卻變成了這樣,顯然是有人半夜偷偷跑過來砸了招牌。

蘇珊珊不知道是誰做的,也許是食為精的人,也許是過激的黑子。

但顯然,她已經無法再沉默下去了。

她非常冷靜地通知執法隊來處理現場。餐廳這樣顯然今天是無法開業了,於是她又一一通知陳小盒和孟家姐弟,大家對於這樣的行為都有些憤怒。

蘇珊珊順便問了問陳小盒“如果我想做一些回應,用什麽方式比較好?最好是能夠很直觀反饋的方式。”

陳小盒想了想道“之前有幾家媒體想采訪我們來著,要不要問問他們?畢竟是影響力比較大。”

陳小盒很快聯系到了一家媒體,是以光博作為平台的一家直播訪談類話題媒體。他們比較關注最近的新聞和流行時事,之前約過蘇珊珊想介紹一下藍星餐廳火爆的現狀,不過當時被蘇珊珊婉拒了。

現在聽說她願意接受采訪,自然是十分高興,不過主題自然也變成了,會圍繞著這段時間的發生的話題來進行。

既然是直播,那麽很明顯,做的就是真實。

因此在采訪前,他們只和蘇珊珊溝通了大概的話題方向,以及一些可能會有的問題。蘇珊珊倒是挺好說話的,她表示都可以接受,並且表示還可以現場拍攝她制作美食的過程。

這家媒體就在光博上進行了前期的宣傳。

在蘇珊珊本人一直保持沉默,藍星餐廳又忽然關門的情況下,忽然聽見這個直播訪談的消息,大家立刻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起來。畢竟這可是話題討論中心的人物啊!

而且看這家媒體的風格,一直都是以犀利問題和客觀態度著稱的,並不是那種只會打太極和公關的類型。

“好期待!!!!”

“希望能正面回答一下大家的質疑!”

“能不能問問她為什麽能做出這麽好吃的食物啊?”

“問她憑什麽c等級還敢開餐廳!”

……

各種各樣的聲音頓時擠滿了這家媒體的光博。不過蘇珊珊並不知情,她甚至沒去看。她只是依舊悠閑地過著自己的生活,直到直播采訪這一天的來臨。

因為是線上采訪環節,所以並不需要雙方面對面溝通。蘇珊珊早就收到了節目組寄來的一個投影設備,打開之後她的影像就會出現在一個虛擬采訪間,而采訪她的主持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