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4/4頁)

隨著半年約定之期將屆,援軍始終沒有音訊。城中兵困馬乏,將士傷病累累,而城外的二十萬蠻甲軍也已折損了一多半,此時雙方都殺紅了眼,誰都知道破城之日便是屠城之時,於是淩益便動了心思。

那座孤城有四處城門,由霍翀手下四大家將鎮守,其中一位李副將恰巧受傷未愈,霍翀便露出讓淩益頂上的意思。刺殺霍翀後,淩益拿著霍翀的令符前去接管城門,原先的守將便毫無懷疑的讓了出來。

此時霍家家丁剛撲滅了書房火勢,並發現了一具無頭屍首。屍首被燒的衣衫軀體都難以辨認,府兵們又決計想不到自家神勇蓋世的主公遭人暗殺,便去請霍翀夫人做主。

正當霍宅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書房之時,淩益開門放賊,同時在城內多處縱火,高喊‘霍翀棄城潛逃’了!蠻甲兵本就數倍於城內軍隊,進城後便如狼入羊群。

等守軍將領漸漸恢復鎮定,在城中沉著布陣應敵時,淩益又讓蠻甲兵將霍翀頭顱高高掛出,一時群龍無首,軍心盡失。蠻甲兵就此長驅直入,屠滅霍氏一族!

霍不疑低聲道:“姑母帶著我躲進旬陽山,從城裏逃出去時,我看見阿父的頭顱被插在城墻上,一旁還有穿著我衣裳的阿狸。姑母也看見後痛哭了一場,然後對其他人說我受了驚嚇,體弱受病,不能見人。等淩益和吳大將軍在外殺敵時,她帶著我乘亂逃走了。”

到底是夫妻,霍君華顯然有所察覺。她本來的確是去找兒子,但走到外面看見霍府滿地的屍骸,她終於明白了一切。在淩府侍衛的‘保護’下,她認下了阿猙。

不過這些淩益都不知道,他始終躲在暗處,眼看著霍家盡滅才放下一顆心。

只是他萬沒料到,僅僅半日之後吳大將軍就趕到了——此時,蠻甲軍正沉浸在屠戮劫掠的快意中,是以淩益得到消息的比蠻甲軍快。

淩益見機迅速,不但立刻回到旬陽山,還向剛剛趕到的吳大將軍假作膽小悲痛,同時表示血刃賊寇的決心。於是他幫著吳大將軍將三處城門關上,將多數蠻甲軍都堵在城中……

說到這裏,三皇子扯了下嘴角,“吳成嘛,父皇知道的,殺上興頭誰也攔不住。平素殺過頭還怕人家說他屠城不義,這回是報仇雪恨,盡可以敞開了宰。總之,進城的蠻甲兵便是棄械投降的都被殺了個幹凈。第二日,吳大將軍乘勝追擊城外的蠻甲兵,大獲全勝。”

與淩益勾連之事本就屬於機密,知情的蠻甲首領也沒幾個,事起倉促也沒來得及有別的安排。也是淩益走運,吳大將軍見人就殺,殺完還將蠻甲軍的輜重營帳一把火都燒了,便再無人能指認他的罪行了。

這時,淩益已經知道妻兒在亂軍中失散了,他惶恐不已。為了免遭皇帝遷怒,淩氏兄弟連夜謀劃——絕不能霍家死的一個也不剩而淩家毫發未損。

於是,他們趁吳大將軍還在前方廝殺之際,將部分‘自家人’也推入亂兵之中,其中就包括依附淩家的叔父一家,前來投靠的淩老二妻族全家,淩老三的結義兄弟全家……

總之,除了淩家三兄弟,留在旬陽山的孩童,以及運氣好在鄉下待產的淩老三的妻子,淩家也算得上是‘滿門忠烈’了。

“你們當時怎麽不來找朕呢!”皇帝用力拍案。

霍不疑慘然而笑:“陛下,若彼時臣不是只有五六歲,定然會徑直來告禦狀。”——如果當時的小阿猙有現在霍不疑的智謀膽識,自然知道無需廢話,直接告發就是。

可他不是。

當時才五六歲的他,驚恐而無助,霍君華是他唯一的依靠。

霍君華認為皇帝和吳大將軍都不會相信她的話,而且如果淩益一口咬定阿猙就是他的兒子,皇帝必然不會理她的無理取鬧。一旦淩益據理奪回兒子,阿猙豈非落入賊手?如果淩益要暗算阿猙,定然防不勝防。

霍不疑進宮後,才漸漸明白過來,他和霍君華已經失去了最好的申冤機會。

——他的樣貌變了,再也沒人能證明他是阿猙還是阿狸;那些知道淩益通敵行徑的‘心腹’也在兩三年間逐漸‘被消失’。

他只能苦苦忍耐,暗中尋找淩益遺漏的證據。

十六年光陰,霍不疑和淩益仿佛在比賽一般。霍不疑拼命長大,一年年壯大自己的勢力以便暗中查探,而淩益則收縮爪牙,一年年查漏補缺,彌平當年的所有錯漏。

最後,其實是霍不疑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