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3頁)

吃了湯藥,圓臉阿梅偎到俞采玲身邊,討巧的說:“女公子,今日外頭暖和,咱們去耍耍罷。”俞采玲也跪坐的煩了,頷首答應。婦人苧笑道:“曬曬太陽也好,不過今日護衛不在,你們不許走遠,叫阿亮跟著。”

俞采玲奇怪的看了苧一眼,這婦人寡言,今日不但話多了,居然還允許她在沒有成年男丁陪同下出門去玩。

阿梅朝母親扮了個鬼臉,連忙服侍俞采玲穿好翹頭厚底棉鞋,然後裹上厚厚的大氅,兩個女孩高高興興拉手出去玩了。

走到屋外,俞采玲長長吸了口氣,迎面一股冰雪之氣,胸內的炭火氣盡消,滿是清新冷冽的氣息,擡頭望這北方鄉野的天空,方覺得小學時念的藍天白雲不是假話,看那高高闊闊的穹蒼,幹凈得好像清淩淩的冰水一般,俞采玲便覺得十分暢快。

再回頭看這座小院,寬寬的籬笆繞著房屋遠遠一圈,雖是鄉野小屋,也蓋得屋頂高聳,裏面三間屋子都是寬闊高曠,沒有半分畏縮郁郁之氣——這麽高大寬敞的屋宇,全不像倭國氣概。

俞采玲滿意的點點頭,一邊拉著小阿梅一邊領著個七八歲蹦蹦跳跳的小男孩就要出院子,卻見遠遠兩名短打穿著的騎士飛馳而來,伴著泛起積雪和點點塵土,眼尖的阿梅忽道:“是阿父,……還有阿兄。”隨即扯著嗓子搖著手臂大叫:“阿父!阿兄!”

兩名騎士到院門前一個利落的勒馬,翻身下馬,帶頭那個中年漢子一見了俞采玲便抱拳低頭作揖,笑道:“女公子。”後頭那個十七八歲的青年騎士也跟著一般抱拳行事。

俞采玲點點頭,仰頭微笑道:“符乙回來了。”中年漢子擡起滿面虬須,開朗的笑道:“女公子出去玩耍嗎,適才我看見前頭水祠在祭溪神,你們去看看熱鬧也好。”回頭對兒子道,“登,你先別回屋了,一道跟著去。”那青年低聲道:“喏。”然後解下轡扣交給父親,跟著俞采玲一行人踩著咯吱咯吱的薄薄積雪出門去了。

這個符乙是婦人苧的丈夫,原先還有兩名侍衛,俞采玲聽他們叫符乙為符頭兒,便也跟著學了,誰知符乙很是惶恐,死活不肯。頭回見他時,她見他與婦人苧舉止親密還以為是婦人苧的姘頭,很是八卦了一番,誰知是人家的合法配偶。

出得院去,往西向走了約十幾分鐘,聞得溪水叮咚及人聲喧囂,只見一條寬約十來米的小溪就在眼前,溪水清澈見底,淺處不過半米,深處也只有三四米,雖只是條小溪,但物產頗豐,一年四季魚蝦不斷,很是補貼了鄉民的生計。是以在上遊不遠處的岸邊,此鄉三老領著眾鄉民建了一座小小神祠,供奉左右的山林溪水之神,盼著能得神靈庇護,多些魚蝦果蔬。

一看見水祠在前方,阿梅就緊拉著俞采玲往裏奔去,掏出兩枚五銖錢跟門口的老女巫買了一竹筒的土制香,又跟挽籃叫賣的姑娘買了些俞采玲叫不出名字的果子。倒是那姑娘瞧符登生得俊,朝他扔了個橘子,笑嘻嘻的看;符登的臉頓時比那橘子還紅。倒是阿梅笑道:“我阿兄快定親啦!”俞采玲戲弄道:“既你喜歡他,為何還收我們果子錢?”那姑娘爽朗道:“他人雖俊,但我家裏還得吃飯哩。”一眾鄉民及俞采玲等人均哈哈大笑。

所謂神祠也就是兩間堂屋前後疊起來的大房子,鄉民們曾見過俞采玲一行數次,只知她是附近大戶人家的女公子,便紛紛讓開路叫她們進去。前面一間屋堂香煙繚繞,只見高台上立著幾座奇形怪狀神情猙獰的神像,觀音不像觀音,耶叔不像耶叔,石像腳處還潑著幾灘血跡,一旁是用很大的木盆盛著三五只尚死不瞑目蹬著腿的雞鴨——俞采玲第N次搖頭,這年頭神像制作得如此可怖,祭拜方式如此原始粗糙,讓信眾怎麽進入忘我的崇拜情緒進而掏錢掏感情。她恨不能教導這幾個社巫制作數尊慈眉善目的神像,再放些花朵金魚,弄些唱詩誦經的裝模作樣,保證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

不過這顯然只是她一人的想法,周圍一眾婦孺老幼顯然很受用,各個或跪拜或肅立著雙手合十念念有詞,阿梅趕緊遞了幾支香在她手中,拉她跪到草席團上。

俞采玲感慨,她上輩子最後一次拜拜還是跟三個室友去爬山,四個小姑娘很虔誠的拜倒在三清神像下,短信妹祈禱這次期末能再拿全額獎學金,博客姐祈求她暗戀的隔壁班帥哥能趕緊跟女友分手然後和自己一見鐘情,扣扣希望能提前獲得NZND公司的實習機會,她則請求前天剛寫的第11版入黨申請書能過關——舅舅說,若她入了就給她買台手提本。

禱告再三後,四人一起齊聲念阿米豆腐後高高興興的出門去玩了,全沒注意一旁跪著的老婆婆很奇怪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