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審問、分秋糧(第2/3頁)

見蘇月真的承認了,其他四人面面相覷,心裏都有點不得勁,主要是誰都沒想到蘇月會在農村談對象,在所有女知青之中,蘇月是長的最好看最有氣質的一個,她的長相就算是放在城裏那也是少有人能及,在她們看來,任何知青都有可能在這裏紮根,就蘇月不可能,因為她的未來似乎無限廣闊,就算是想去城裏找個有錢有勢的男人似乎也是很容易的。

沒想到,最不可能在農村紮根的人反而第一個在這裏處起了對象。

吳曉曉咬了咬唇,問蘇月:“蘇月,你難道不想回城了麽?”

蘇月知道她是什麽意思,很多女知青下鄉受不了生活的磋磨,便在鄉下找個男人結婚生子,也算是絕了回城的希望,但那些時時刻刻想回城的知青是不願意在這裏紮根的,因為不想讓這裏拖住自己的腳步,像李小青,雖然已經在這裏待了好幾年了,但愣是不願意處對象,因為她心裏還是想著有一天能回城。

吳曉曉她們也是不願意在這裏找個農村男人處對象的,在她們眼裏其實是看不上這裏的男人的,所以她們對她跟韓愛國處對象的事情不太理解。

蘇月笑了笑,說:“和韓愛國談對象不代表以後沒有回城的希望啊,相信以後政策會改變的,我們想回城裏就能回城裏。”

吳曉曉猶猶豫豫地接著問:“那、那你要是能回城,你難道不想找個城裏的人麽?”怎麽就甘心找個農村的呢?

蘇月:“農村的也好城市的也好,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好啦,自己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是幸福的,找農村的也不代表就不幸福啊,相反的,找城裏的也不代表就能過的好啊,你們說是不是?”

李小青幾人沉凝了一下,覺得蘇月說的也有道理,而且韓愛國長相俊朗,現在腿也能治好,還能回部隊,聽說人家還是營級幹部,想想這條件也不比城裏男人差多少,蘇月找他也不會過的太差。

想通了這點,幾人便不再糾結了,紛紛對蘇月表示祝福。

————

如此過了兩天,到了村裏分秋糧的日子。

這可是村裏的大喜日子,社員們各個情緒高漲,眼裏神采飛揚,就連李小青幾個也是激動異常,畢竟之前的糧食本就不夠吃,這段日子要不是蘇月常常接濟她們給她們吃好的,恐怕她們早就饑腸轆轆了。

因為一個個早就盼著能發秋糧了。

這天全村的人都不用上工,全部集合到大隊部跟前的場地上,生產隊負責分糧食的人就在這裏給社員們發秋糧。

大隊讓一家出一個代表人員出來,在場地前排隊,一家一家來。生產隊記分員和會計在最前面報分得的糧食數,另兩個生產隊的人在一邊負責過秤,會計負責掌秤砣。

蘇月她們來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了,韓老太太正站在隊伍的不遠處排隊呢,看見蘇月來了,連忙朝她招手,“月月過來大娘這邊,跟大娘一起。”

李小青幾個人揶揄地戳戳蘇月的胳膊,小聲地笑:“蘇月你快去,你未來婆婆叫你呢。”

蘇月可不是害羞的小媳婦,被她們打趣也沒覺得臉紅,大大方方就過去了,跟韓老太太站在了一起。

韓老太太後面的嬸子見狀也沒說什麽,只是見韓老太太對蘇月這麽好,便笑著打趣道:“韓家嫂子,你這是想收個幹女兒了?”

韓老太太意味深長地笑笑,心想這可不是我幹女兒這麽簡單,這可是我們老韓家的長媳呢。

韓老太太拍了拍蘇月的胳膊,說道:“待會我讓愛國他們幾個幫你把糧食運回去,你這小身板可拿不了那麽多糧食。”

蘇月轉頭一看,就見韓家四個兒子都在不遠處等著呢,連韓愛國也在,看見蘇月望過來,他的眼裏帶上笑意。

蘇月朝他快速擠了下眼睛,然後便轉過頭和韓老太太小聲聊起了天。

這是蘇月第一次經歷分秋糧的場景,十分好奇,便問韓老太太:“大娘,這秋糧怎麽分的啊?一個工分能換多少斤秋糧啊?”

韓老太太聽到這話擺擺手,道:“咱們分糧食也不是每次都按照工分來算的,那也太麻煩了,像這次分秋糧,就按照人口來分,像高粱這樣的粗糧,今年大隊的規定是大人一人分七十斤,十歲以上的孩子分五十斤,十歲以下的孩子每人分三十斤。等到年底統一結算的時候再算一年的所有工分,到時候一次性跟大隊結清,多退少補。”

原來是這樣啊,蘇月恍然。

兩個人說著話很快就輪到韓家了,會計看韓老太太一眼,找到屬於韓家的那部分記錄,看到韓家是六個大人,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四個十歲以下的孩子,會計便再次舉起手裏的算盤,當著韓老太太的面在算盤上面撥來撥去,好一會兒才報出數字:“高粱一共是五百六十斤,細糧是二百四十斤,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