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3頁)

徐知行臉上有失望之色一閃而過,但隨即又道:“倒也無妨。縱然皇上此番未曾重懲太子,可經此一事,太子怕是難得聖心了。”

畢竟有沒有實質性的證據是一回事,心中如何想,就是另一回事了。

太子此番孤注一擲,若是成了,今後高枕無憂,可偏偏沒成,那就必然不可能全身而退的。

皇上本就對他失望,如今想必是失望透頂了。

“近些天來,皇上將許多事情交給您來辦,想來意在考查。以您的手段,料理這些總是不在話下的。”徐知行冷靜地分析道,“等到您在朝中有了威望,朝臣信服,秦王自然也就不足為懼。”

這些話其實也不用徐知行來說,蕭元景自己心中跟明鏡似的,畢竟沒人比他更了解皇上的心思了。

事到如今,他只要將差事辦好,徐徐圖之就足夠了。

可蕭元景卻並不準備就這麽輕易地放過太子。

他平素裏並不會主動害人,但卻絕不是以德報怨的性情。一想到南雲滿身的血,以及她高熱昏迷的兩日,蕭元景就沒辦法咽下這口氣來。

俗話雖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但蕭元景卻並沒這個耐性。他現在只想盡快掃平了障礙,以免夜長夢多,再橫生什麽枝節。

若是像先前那樣的意外再來一次……蕭元景只一想,就覺著心都揪了起來。

徐知行看出蕭元景的心思來,心中倍感無奈,但為了大局還是勸道:“太子已然失勢,秦王如今必定也覺察出不對來,當務之急是要穩住局面,徐徐圖之。若是再與太子纏鬥下去,只怕會讓秦王坐收漁利。”

徐知行知道蕭元景對南雲一往情深,此番南雲險些將性命折了進去,蕭元景必定是將太子這個幕後主使恨入骨髓。

但如今這局勢,的確不大適合。

“話說得直白些,”徐知行也不避諱了,直截了當地同蕭元景道,“等到將來塵埃落定,您大權在握,想要做什麽不都是一句話的事嗎?何必非要急在這一時呢?”

蕭元景不為所動,這些事情是他打從一開始就籌劃好了的,按部就班地走著,自然不會因著徐知行幾句話就更改。

“你興許有所誤解,”蕭元景開口道,“我如此行事,並非單單是為了私情。”

徐知行將信將疑道:“願聞其詳。”

“刺殺之事沒有實質性的證據,難以將他置之死地,我也沒準備揪著不放。”蕭元景輕輕地撚著指尖,“只是剛巧,我手中有史家的把柄。太子如今原就自顧不暇,史家一旦出事,必定會直接動搖他的地位。”

史家,也就是太子的外祖家,乃是綿延百年的顯貴世家,在朝中地位不凡。門下學生遍及朝野,皇後的兄長更是常年駐守邊關的大將軍。

也正是因著有史家保駕護航,所以太子這些年才能過得這般順遂。

當年賢妃百般哀求,軟硬兼施,皇上都愣是將事情給壓了下來,沒有嚴懲太子。一方面是為了皇家顏面,另一方面則是因著那時朝局不穩,不能擅動史家。

徐知行聞言,隨即問道:“什麽把柄?”

他很清楚,若真能扳倒史家,那麽就不只是動搖太子的地位了。興許不出多久,就能直接塵埃落定。

“賣官鬻爵。”

這罪名可厲害得很了,徐知行遲疑道:“敢問您從何得知?”

“你當初既然查過南雲的身份,就該知道,她父親是自戕於牢獄之中。”蕭元景低聲解釋道,“這案子乍看起來沒什麽錯,可若是細查下去,就會發現有說不通的地方……”

徐知行自然是知道這件事的。

可他當初心思全放在南雲的身世上,對於姜父,也只是大略了解,並沒有去細究。如今聽蕭元景講起,方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重要的消息。

震驚之下,他甚至都沒顧得上留意蕭元景對姜父的稱呼。

旁人興許不知道,可蕭元景卻很清楚,南雲的父親應當是伯恩侯才對,姜父最多也就算是她的養父罷了。

他如今這麽說,便算是徹底否認掉了南雲與伯恩侯之間的牽扯。

徐知行問道:“您早就知道此事?”

蕭元景垂下眼,並不答。

他知道這件事並不算早,但也的確有段日子,只是因著時機不對,所以從未向南雲提起過,算是他的私心。

如今拿出來,既能重創史家與太子,也能給姜父平反,算是一舉兩得。

徐知行震驚之後,就滿是欣喜了:“這件事情,只要籌劃得當,必能得償所願。”

等到商議著定下個大概,徐知行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蕭元景的態度:“依您的意思,無論如何,側妃都不會認回伯恩侯府了。”

他這些日子看自家父親的態度,應當還是想著認回南雲,如今看來是半點希望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