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第2/2頁)

傅林被抄家,全家都被驅逐出京引來很多人圍觀,大家都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怎麽太後和皇後的母家還出事了呢?太後和皇帝對小產之事下了封口令,還沒幾個人知道,但徐子凡趁這個機會就讓人把消息傳了出去,還順便提了提傅林和太後曾經做過的事。

皇後因妒成恨害皇貴妃落胎的消息轉眼就街知巷聞,百姓震驚不已,但看傅家的下場就相信這消息是真的。皇後瞬間成了惡毒的妒婦,傅林頭上那些罪名也讓他成了魚肉百姓的惡官,連帶眾人對太後的印象也跌至谷底,太後要殺皇貴妃還包庇皇後,也是毒婦一個。當然也有人覺得皇帝寵妾滅妻,是他把母親和發妻逼成這樣的,總之他們一家子的名聲全臭了,給民間添了不少野史素材。

眾臣則是紛紛犯愁,尤其是官比較大的幾位大臣,皇帝選妃肯定少不了他們家的女兒,可這皇家烏煙瘴氣的,怎麽看也不是好去處啊。皇帝為了那芙蓉,把傅家說廢就廢了,將來若是火燒到他們身上,皇帝豈不也是說廢就廢?也許小官還高興女兒能進宮搏一場潑天富貴,他們就是完完全全的想避開了。

投靠徐子凡的官員們上門討主意,徐子凡的女兒也是適齡的,他們相信徐子凡一定有辦法。誰知徐子凡只讓他們稍安勿躁,選妃要籌備的事也很多,不是說選就選的,隨便弄出點什麽事來推遲一下就好了。這一推遲,就有很多可操作性,定親嫁人病倒都使得,誰還能盯著去追究呢。

天下之事多著呢,眾臣得了徐子凡的主意,往常有些瞞著上頭的事情就都誇大了寫,有一處水患不算太嚴重卻被誇大了稟報給皇帝,要處理水患用人用錢的地方不少,自然只能把選妃擱置。皇帝滿心不渝,但當他認命自己人做欽差的時候,發現徐子凡沒反對,這可是個立功的機會,他又高興了幾分。

為了借這次功勞給自己人升官,皇帝特意安排了好幾個差事,把他的人幾乎都安插了進去。大臣們一直都是分派系的,對別人所屬的派系就算不是個個知道,起碼也能猜個差不多。皇帝如此行事讓不少原本應該負責水患的官員頗有微詞,只是這是皇帝的命令,攝政王都同意了,誰也不好有意見。倒是對皇帝的能力沒幾個人認可的,總覺得他處理政務想一出是一出,像過家家似的,不靠譜得厲害。

皇帝在朝堂上暫且順心,回了後宮卻是心情抑郁。小順子和墨雲共同審訊,那個二等宮女招供是受了太後指使,安排的這些事。太後自然否認,墨雲安排那二等宮女假死脫身,在外人看來卻是自盡身亡了。太後百口莫辯,皇後看太後的眼神都透著怨恨恐懼,當天就回了自己的宮殿,緊張地拒絕太後的任何示好。

皇帝也和太後大吵一架,皇帝指責太後是毒婦,太後指責皇帝陷害她,母子倆恨對方入骨,可死無對證,太後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皇帝對芙蓉愧疚憐惜,掌管六宮之權自然還是放在芙蓉手裏,太後回宮時的得意全都煙消雲散,感覺哪裏都不對,連徐子凡也因為這個結果不再見她了。

太後自然不接受這個結果,整日愁眉緊鎖。墨雲不放過任何挑撥他們的機會,在旁勸說,卻話裏話外都引著太後想皇帝的不孝。

太後突然把自己關在房裏三日,除了吃飯不許人進去,出來後吩咐墨雲去籠絡太醫,務必弄清楚皇後懷的是男胎還是女胎。墨雲心裏一動,猜測出她想做什麽,有些驚訝,對太後的冷血狠毒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如果太後像以前那般有勢力有幾個心腹還有攝政王當靠山,在皇宮還真可以說一不二,不把皇帝放在眼裏,幸好她已經鏟除了太後所有勢力,太後這個計劃只會失敗或成功一半。

墨雲籠絡太醫的同時給徐子凡和小順子、綺紅都傳了信,讓他們做好準備。皇後懷孕才將將三個月,哪裏能診出是男是女,但太後又不懂醫理,太醫回話十分確定皇後懷了男胎,太後心裏的大石就落下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