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求投票)(第2/2頁)

若那芙蓉當真進宮為妃,莫非他們日後大宴上還要對那女子行禮?若芙蓉再為貴妃,那將來其他妃嬪甚至皇後又該如何自處,難道與芙蓉稱姐道妹?若芙蓉的子嗣再被看重寵愛,難道他們還要奉一個妓^女之子為儲君?大臣們一向喜歡走一步看三步,想到將來的情況,一個個心裏都很不喜,琢磨著怎麽勸諫或怎麽斷了皇帝這個念想。

而皇帝擔心徐子凡再提立後一事,隱約顯露出一點急促,問過幾件事就宣布退朝。幾位大臣看在眼裏,更覺得皇帝不務正業,對朝堂如此草率,定是心都被那芙蓉勾去了,太過荒唐!

丞相正要走,就被總管太監攔住,請他去禦書房見皇帝。徐子凡在旁看見,停了腳步,“皇上可有叫本王?立後一事還未定下,本王和太後都等著皇上做決定,不知皇上此時可方便議事?”

總管大人尷尬地行禮,“回攝政王,皇上請丞相前去應是另有事情相商。不如奴才請示皇上之後,派人回復攝政王可行?”

徐子凡點了下頭,轉動著拇指上的玉扳指,隨口道:“去安慈宮就成,本王去給太後請安,太後一直惦記立後的結果呢。若皇帝決定了,也好讓太後的侄女早日進宮同她作伴。”

徐子凡說完便走,丞相沒什麽反應,只覺得太後定是很希望傅林的女兒早日為後,這是想讓傅家再進一步呢。

等丞相到了禦書房,皇帝拐彎抹角試探丞相可願讓他的嫡次女為後,丞相只心動了一下就遲疑起來。攝政王定了皇後人選,他若讓自家女兒為後,就是與攝政王作對,將來皇帝和攝政王必然要翻臉奪權,那他就綁在皇帝這條船上了,可他剛剛知道皇帝荒唐,不重視政務,無視禮法,如何能放心上皇帝這條船?

且皇帝養的那個芙蓉,才貌在他女兒之上,又在醉香樓學過討好男人的本事,將來入宮必是寵妃,他女兒還搶了傅家女的後位,必被太後不喜,在宮中哪還有好日子過?皇帝沒見過他女兒,看重的只是他的權勢,問題是他家出一個在宮中艱難的皇後有什麽用?他的位置再想上位也不可能了,有攝政王的前科之鑒,皇帝不可能再給他那麽大權力,既然不能更進一步,他為何爭後位?

他唯一的指望就是他女兒誕下中宮嫡子,成為下一任太後,那他們家便三代無憂。可以目前的形勢來看,不值得賭這一點微弱的可能性。於是丞相擺出歉疚的表情表示家中嫡次女已經議親,且他雖覺得自家女兒不錯,卻不敢和名聲極好的傅家女比,還是傅家女更適合後位。

皇帝沒想過丞相居然會拒絕,之前徐子凡不肯讓女兒為後,現在丞相又是如此,在他看來就是在打他的臉!帝後乃是天下最尊貴的人,他們推三阻四不讓自家女兒嫁給他,不就是瞧不上他,所以連後位都不要?他們怎敢如此?!

皇帝壓抑著怒氣打發他退下,皇帝畢竟才十五歲,不比丞相這老狐狸,極力遮掩憤怒還是被丞相看出來了。丞相心裏搖頭,更覺得皇帝想和攝政王鬥有點太嫩了。如今想想剛才攝政王那番話,似乎早就料到皇帝找他是為了立後之事,還用太後想讓侄女早日進宮的話敲打了他一番。攝政王到底勢力蔓延得多廣才能如此精準的掌握皇帝的動向?細思極恐,丞相離開皇宮的時候竟然冒出了冷汗,十分慶幸他沒有答應皇帝,輕易站到攝政王對立面去。

而徐子凡此時正喝著太後親手泡的茶,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他能讓太後親手泡茶了,雖然他只把太後當成泡茶的小宮女。

太後正想找他,見他喝了幾口茶就笑問:“揚兒說你給他選好皇後了?是我那弟弟家的孩子?你怎的沒同我說,秋雯那孩子啊,家裏人寵愛得很,讓她母儀天下掌管這偌大的後宮,有點難為她了。”

徐子凡不在意地笑笑,“這有什麽?當初太後你也是被寵大的,還不是一樣把後宮打理得好好的?都說侄女肖姑,她定是不錯的。再說這人選可是我和眾位大臣斟酌了又斟酌的,京中適齡女子就屬你侄女名聲最佳,她不能母儀天下,那其他人更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