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第2/2頁)

不知為什麽,等到其他人都出去後,聖上就好像是換了一張臉一樣,他臉上的震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無力的悲傷。

現在梁九宮的年紀已經很大了,自聖上幼年,梁九宮就開始在聖上身邊照顧。聖上多疑,他對太子是有父子之情,他對皇太後是有孺慕之情,他對朝中的重臣是有君臣之誼,他對後宮的那些女人也有幾分喜愛,但對所有的這些人,他全都不信。

然而梁九宮是不同的,梁九宮孤身一人,他做到這個位置,所有的功名利祿他都有,只要他忠心,他想要的,聖上都會親自給他。他於聖上而言,是孤臣,也是唯一可以相信的人。

“你說,朕是不是老了。”經過長久的寂靜後,聖上突然說話了。從聖上的聲音中,確實可以聽出他的疲憊。

梁九宮收拾好東西後,就靜靜地站在了一旁。猛地聽到聖上的問話,梁九宮就擡起了頭。而這麽一擡起頭,梁九宮就看到,聖上的手在一直不停地顫抖。

就這麽一看,梁九宮就明白剛剛聖上為何會發怒了。剛剛聖上不是在對密貴人發脾氣,他也不是因為藥太燙才把藥撒向密貴人,聖上只是......聖上只是老了,拿不住碗了。

為著情趣,也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小意溫柔,那些妃嬪一般是會手拿著碗,去喂聖上喝藥的。而平日裏,如果沒有妃嬪的話,聖上也會把碗放在桌子上,慢慢地喝。

可是密貴人剛剛因為受到聖上的訓斥,所以不敢做得太過,才會把藥碗高高舉起。而接過藥碗的聖上手一抖,那藥碗聖上還未完全接過呢,就直接倒在了密貴人的頭上。

聖上是絕不會讓人看出自己的無力的,他也就只能‘順勢’責罵密貴人,一是為了掩蓋自己無力拿碗的事實,二也是為了把密貴人趕走。

而之前在聖上責罵密貴人‘沒規沒矩’時,他也不是真的因為密貴人的‘關心’或者是‘建議’而生氣,他只是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諱莫如深罷,他不許任何人說他‘老了’,或者是‘身體不好’。但是,等到所有的人都出去,只余下梁九宮時,聖上也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了。

可是,這個問題又要梁九宮如何回答呢?梁九宮是看著,或者說是陪著聖上慢慢變老的,他自然清楚聖上的心病。

“在奴才的心目中,您永遠都是那個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十六歲智除鰲拜,為統一大清而削藩削爵,平定三藩之亂,反擊沙俄,親征葛爾丹,為國為民,日夜勞苦的好聖上。”過了良久,梁九宮才擡起頭,認真地看向聖上,堅定地說。

或許是因為梁九宮的話給聖上帶來了安慰,聖上的心情開始慢慢平復。只是,當他看到桌子上的奏折時,他就又開始嘆氣。

“可是如今那個好皇帝已經老了,他甚至已經不能看清奏折上的字了。”聖上的拳頭又握緊。一國之君需要處理的政事何其多,聖上需要日夜批改奏折,他的眼睛早就已經壞了,特別是在晚上,即便是點著好幾盞大燈,聖上也很難看清奏折上的字。

雖說如此,但聖上卻絲毫不會讓人看出他的勉強。他不僅沒有把事情分發給太子或者是朝臣去做,而是把更多的事情攬上身。

處理政務的效率變低了,他也就只能花更多的時間去處理,而處理政務的時間變多了,聖上休息的時間就會變少,休息的時間變少了,聖上的身體便會變差,而聖上一生病,他處理政務的效率就會更低。如此循環,才會造成如今聖上頻頻發怒的狀況。

看到聖上又繼續批閱起奏折,聽到聖上如此的話,梁九宮張了張嘴巴,最後還是沒有說話。他知道沒有人可以勸得動聖上,包括他自己。所以他並沒有說什麽讓聖上早早休息的話,而是輕手輕腳地走去把旁邊的大燈都點上。聖上想要做的事情,無論好壞,梁九宮都會幫他完成。

但是,聖上的精力到底有限,他批改了一會兒的奏折後,便只能放下了。他低著頭,揉揉額頭,不知在思考什麽,過了很久都沒有說話,寢室裏又歸於一片死寂。

“聖上,是否需要把燈光調暗?”夜逐漸深了,過不了幾個時辰,聖上就又要上朝了。過於明亮的燈光會把人照得十分不舒服。

聖上沒有說話,梁九宮也就沒有動作,又過了許久,聖上終於是把頭擡起來了。

“過段時間,就去巡幸塞外罷。”聖上突然說出了這麽一句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梁九宮聽到聖上的話後便愣了一下,隨即,他就恭恭敬敬地說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