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趙貪官的手段(三更)(第2/2頁)

李業雖然這樣說,但是心中卻不以為然,覺得他們雖然帶兵,但是手下哪裏及得上西北精銳。他們喜愛浮華,也沒有真正見識過戰事,只怕並不太明白。可是,但凡官員,聽了這樣暗中帶著吹捧的話,沒有自己拆台說自己不明白的。

郭延鎧終於說:“朝廷的規矩如此,兵是不好帶,本王身為皇子還好一些,旁的將領怕是要受人微詞。但他們也是怕五代十國兵亂再現,亦是為了大周安寧。”

李業心中一沉,不禁想到了世宗皇帝的“杯酒釋兵權”(宋太祖,對不起),難道自己還是要提前榮養?自己得的那些錢是不少了,可是男人嘗過權力的滋味,哪裏是能舍就舍的?況且,如今他長子與家不親,多少年不歸家,而次子還小,根本接替不了他。

李業頭一回怨起了小杜氏,因為她讓他長子不在身邊協助他,可以及時接替入朝,延續家族榮華,他又僅剩一個小杜氏生的次子。

小杜氏確實會討他歡心,他們當年做出的事讓李業也多少知道小杜氏是心狠之人,不讓妾氏生出兒子來。年輕時的李業很喜歡小杜氏,對妾氏不怎麽看重,也未必想要求得庶子,況且與杜家聯姻關系更重要。

這時,朝廷有奪兵權之態,他才發現人丁單薄,與長子離心的後果——都是小杜氏。

反了,投了西羌,還是放下兵權榮養?

他竟是比哈姆雷特還要頭疼。

趙清漪又嘆道:“皇上到底是仁君明君,也不能聽朝臣片面之言,西北屏障中國,自然重要之極。還是宣撫過後,再商討個更完善的對策來。”

趙清漪剛才打擊了他這麽些時候,吊著他這麽久,也猜出他的各種思考,時間差不多了,才說了一句這樣很有弦外之音的話來。

趙清漪還特意看了郭延鎧一眼,郭延鎧這時裝得好逼,似笑非笑當中。

李業目中精光一盛,好像那些為難的選擇可以不去選,有更讓他容易接受的選項。

這還要宣撫過後再說,說明這件事上皇帝和朝廷會很大部分上聽取郭延鎧和趙季青的意見,他們會結合西北的“實際情況”擁有很大的話語權。

李業這時也一點都不鄙視趙季青了,對郭延鎧也更加重視。如果能將女兒芊芊送到他府上,聯姻結成利益同盟,他勢力在京中要維護他的。

如果郭延鎧能當皇帝最好,他能當上國丈,而如果他不能當皇帝,也是親王,皇上現在身子還好,總能拖到小兒子長大。將來李家有兩個撐起門庭的男人,又八王爺和杜家,甚至庶女嫁出去的姻親家族幫助,勢力更大。那時他就算下來,李家也一時沉不下去,況且,還能在西北多發幾年財。

李業的算盤打得好,可是他不知道趙季表的數學比武功更好。就是讓李業懷著這樣的心,全面放下戒備,而在這幾乎達成默契,他們將要完成宣撫行程時,再發動行動,他們只怕全部是蒙的。

李業笑著奉承:“王爺和趙大人少年英才、國之棟梁,依在下之見,你們的見地可比朝中一些鄙薄之人強大多。”

郭延鎧淡淡笑道:“忠勇侯過譽了,小王與太子相比……可又差太多了。”

這句嫂子囑咐敲打他之後適時說的台詞,他也練過很久了。嫂子真是潑皮無賴流氓狐狸,敢這麽玩弄人家一員宿將。

李業和在場官員聽在耳中,果然暗暗眼神飄了飄,李業又笑道:“都是天潢貴胄,王爺也不用過謙。皇上唯才是用,王爺若不是深得皇上真傳,也不可能小小年紀就統領大軍。”

郭延鎧淡笑:“好說,好說。”

李業暗忖:把自己和太子比,這是有意這位置。想想剛才他們說的滴水不漏的話可是全透出弦外之音。

這不是八王爺想要他臣服還是什麽?

接著,各官員又逢迎拍馬,歌功頌德,郭延鎧是皇子聽得還要臉熱,一看嫂子卻是自在得很。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