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回國的轟動(第3/4頁)

主持人說:“你的文化成績也一直很好,很多運動員因為要花太多時間訓練,無法兼顧文化成績。你是怎麽做到的?”

趙清漪還是隱藏了一些技能的,她也確實讀書了的。

“我決心好好讀書時,發現我記憶力比較強,而我父親青花畢業,他有很多書,當時我剛來京城,沒有什麽朋友,不喜歡講話,那些書陪我渡過了最寂寞的時間。然後,我一有空就讀書,任何碎片時間。我越讀感覺潛力越大。比如一厘米厚的拉丁文詞匯書,我可以在十二個小時裏讀兩遍,大約記住90%,我之前沒有正式學過拉丁文,大學裏很多學生高中時就學過,我必須跟上去,我只能用一個周末的時間來突破性的提高詞匯,用一個月的時間適應,最後基本就跟上去了。這門科目也從差生到考了A,我覺得這個挺有成就感的。”

在場人無不驚嘆鼓掌,主持人說:“這樣把書一大口吞下去,受得了嗎?”

“當然很累,但是在那裏,人人都這樣。”

“人人?你是說美國和來自各個國家的學生都是這樣的?”

趙清漪點頭:“是。他們的考試難度絕對不會下於國內。真正休息的時間也僅限於感恩節和聖誕節,也許很多人也不會休息。因為少年時候學習比成年後要容易,他們很明白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不會錯過這個時期。”

“但是國內在提倡給學生減負,如果是你,你是反對這麽做的?”

趙清漪搖了搖頭:“我也沒有反對,每一個個體不一樣,當然也存在學生不堪重負的情況,適當的減少學習是有益的。但是在任何行業,想要做出什麽成績,沒有這麽簡單。種花有句話叫做:不瘋魔,不成活。我個人並不覺得國內的基礎教育有什麽不如人的地方,國家的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其實也是像哈佛這樣的人文綜合學院所崇尚的。”

主持人說:“所以,美國的孩子也是這樣負重而行才能考上好的大學?”

趙清漪說:“當然了。不一定人人適合高強度的,我的大學同學中就算是參加許多社會活動的人,他們也不是‘快樂學習’玩出來的。現在很多有錢人去移民,想讓孩子避開高考,但是要被國外最好的大學錄取也逃脫不了競爭。而且孩子太小,到了國外也要適應的,極有可能在國外,你的孩子沒有什麽同學圈子,同樣在國內也沒有,到時也會有一種尷尬境地。”

主持人說:“但是你沒有這個問題。”

“我是成年後去的,不一樣。如果我十歲時就把我送國外去,我也可能不行。當然,我的認知也不全面,我只陳述我看到的冰山一角,我無法對別人負責,具體的情況還是要家長們調查統計後做出判斷。”

主持人說:“你在哈佛參加了多場辯論賽,並且得了獎,這很意外,如果你參加的是體育項目,那大家都不意外。”

“也不用太意外,其實我在學校很普通,那不是什麽大獎,只是一個安慰獎。真正的大獎是冠軍隊和最佳辯手,我那個安慰獎可能就是對我的勇氣的肯定,當然這獎對我一樣很重要,像金牌一樣重要。它讓我看到學問還是要紮實才行,靠小聰明只是野路子。但我現在還沒有什麽時間讀西方哲學方面的書,有必要去讀一讀。”

主持人說:“但你是第一個去參加那種比賽的種花本科生。”

“種花本科生在哈佛這麽少,所以我成了第一個。”

主持人說:“你現在已經有這樣的成就了,你對自己未來有什麽規劃嗎?”

趙清漪說:“我是不太閑得住的人,喜歡沒試過的有機會都去試一試,具體的規劃還沒有,我只能保證將我眼前的事拼盡全力做好。我不喜歡按部就班。我可能會成為科學家,有可能成為商人,也有可能成為教師、演員、慈善家。我會進行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享受一場想談就談的戀愛,我很喜歡這樣的人生。我可能會是一個有所成就的人,但是就算變成一個‘傷仲永’的案例,我也並不覺得遺憾。”

主持人說:“你也有少年人崇尚自由的精神,但是作為一個奧運冠軍,你有沒有一些家國的情懷。”

“這個差不多的種花人都會有,但我不喜歡你的問題邏輯。”

主持人笑著說:“你哪裏不喜歡了?”

趙清漪說:“因為我先講了我個人的追求,你突然問家國情懷,那麽是否存在心理暗示,個人幸福自由生活方式及追求和家國情懷是對立的?

國內很多人會陷入這樣的邏輯陷阱,並且還專門坑別人,但是事實上坑的是自己的祖國,任何有抱負的人才都有可能會被這種心理對立所恐嚇。結果是只有更少部分的人頂上來,因為能幫他的人少,他太累了,然後他確實成為悲情而偉大的人,然後民眾對他就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