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搗騰(第2/2頁)

……

趙鐸收到郭林讓小廝給他送去的代擬的奏折,一看之下,難免拍案叫絕,便信步來到郭林院子,卻聽下人說郭先生和阿青公子熬夜討論要事,此時補眠了。

趙鐸不禁訝然,郭林是何等人,那些小兔仔子們被他收得服服帖帖,小兔仔子們背後稱其為老狐狸或者“雪狐”——指他皮膚白。或者也有說法是“血狐”:給你血淚教育的老狐狸。

郭林還能跟個孩子討論一夜要事?

直到第二天,趙鐸才問起郭林,郭林卻說那奏折中的觀點框架來自於阿青。

“阿青?他不是不識字嗎?”

郭林點了點頭,說:“他確實不識字,不通詩書,但是他知道的東西不少。此子絕對不凡,可要恭喜侯爺了。”

趙鐸聽不懂郭林的暗語,卻道:“只是我這一道奏折進京,不知皇上和太後……”

郭林道:“前日,屬下也和阿青討論過此事,屬下以為無防。”

趙鐸道:“何以見得?”

郭林道:“奏折用……‘第三人’之眼看待和論證,並無涉及定北侯府的利益,甚至沒有為武將爭取利益的片語。只談西北戰事的重要,至於如何調動兵馬是朝廷的事,侯爺並未請戰,也沒有為任何人爭權。沒有利益,便沒有嫌疑,皇上和太後只要有人可用,大可派別人去,與定北侯府何幹?”

這一點也是郭林和趙清漪反復檢查過的,絕對沒有站在侯府立場請皇帝怎麽做的要求。

趙鐸笑道:“先生言之有理,我這便派人八百裏加急呈送洛京。此乃華夏千秋之責,為人臣子之本分。”

後有一句:本侯本分盡了,仁之義盡,卻也懶得領侯爵的俸祿操君王的心了。

不得不把妻女留在洛京,趙鐸若說沒有怨氣也是不可能的,只是人活於世上,哪能事事完美。

他從公事上看,是保家衛國,從私事上看,朔方兵權也關系著趙氏一族人的前程生計。武將是不好當,完完全全無官一身輕的百姓可也未必好當。

習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不就是千年來士人的生存方式嗎?

活於世上,人人都不得不受委屈,連皇帝都免不了,天上沒有餡餅掉。

……

趙鐸送去奏折後的幾天,趙清漪除了例行習武,就是找郭林,她實在是在府邸裏找不到一個比他更全能的人了。

她不識字,不會寫,不會畫,拿筆的樣子跟孫悟空一個樣,遠比不上小燕子。

她只能用粗淺的語言描述,郭林來寫來畫。她去過朔方軍的大營,見過朔方軍中的駑車,只能同時發四只箭,但是她見過能發四五十只駑箭的床駑。(注:歷史上在宋代就有床駑,可發七八支箭)

她若不是文盲是可以畫出來的,只能描述,讓郭林來畫。沒有郭林這水平,也是聽不懂她的天馬行空的胡言亂語的。

兩個忙了兩天,郭林才畫出草圖,趙清漪接過來一看,雖然上面他標注的字全都在她的“大腦處理器”中打了馬塞克,直觀的東西她還看得出來,欣喜地點了點頭:“差不多了!找工匠們打出來。”

趙清寧他們被阿青要求幫忙去買的東西齊全了,趙清漪才放過了郭林。然後,她拉著趙清寧、趙清宜兩個實際上的堂兄一起在自己住的院子中搗鼓。

二戰中時,種花後方遊擊隊或義勇軍在農村後方也根本就沒有什麽現代科技,照樣造出一些打鬼子的大殺器。

文盲是吧,那我不口頭教別人,不上課不廢話,我自己當工匠DIY,兩個學徒直接看著學就行了。

於是,她一頭栽在自己院落裏,把可憐的兩個堂兄也鎖住了,不學不準出去,連趙鐸來看他們,他們都沒有空應酬。

而郭林卻是十分期待,百分百支持侯爺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兒子,呃,應該是侯爺的兒子,不然他幹嘛這麽盡心提高朔方軍的裝備?

半個月時間裏,那院子中時常發生驚天動地的響聲,弄爛了不少東西,嚇壞了不少人。

半個月後,趙清寧和趙清宜已經是人不像人、鬼不相鬼,讓下人們進來擡他們的作品時,眼睛卻是閃動著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