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遺言(第2/2頁)

幾句話交代完其余兒子的話,皇帝又把視線放到了皇後和太子的身上,對於這個皇後他其實是不滿意的,至少在他看來,皇後的才能距離自己的親娘太後差距甚大。

不過皇後沒主意也是好事,至少太子不會受到母後太多的影響,他想起一個可能性,繼續說道:“太子,日後你要好好孝順皇後,但國家大事,後宮之人不可幹政,王家既然已經出了一位皇後,此後便不可再有入宮之人,切記。”

太子含淚答應下來,皇後的身軀卻微微一顫,事實上在皇帝的身體越發不好之後,她的娘家人頻繁入宮,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想要將侄女嫁給太子。

原本在皇後看來,此事也是不無不可的,一來侄女的人品樣貌確實出色,也算是配得上兒子,二來將來她去了之後,侄女還在後宮的話也能照看王家一二,誰料到皇帝忽然這般警告,他是不是早就知道了王家的打算,想到這裏,皇後再也不敢起這個念頭。

交代完了後宮的事情,皇帝才開口說道:“太子,你去喊諸位大人進來吧。”

“父皇!”太子心中悲切是真的,也許在年幼的時候他從未體會過父愛,但在長大之後卻越發能懂皇帝的辛苦和沉重,他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方法不同而已,這一點是他跟著趙九福走遍了大周,才慢慢悟得的道理。

“快去。”皇帝卻只是淡淡喝道。

太子垂淚走了出去,很快大臣們就跟著太子蜂擁而入,而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六部尚書,他們才是朝中的棟梁,如今皇帝將逝,一位位大人的臉上都帶著凝重。

“微臣參加陛下。”該有的禮儀還是得有,皇帝環顧,很快就看到了趙九福的身影,大約是結廬守孝實在是辛苦,連帶著趙九福的臉色都憔悴了不少,想想之前他還曾說過趙九福容顏不老,如今看來哪裏是不老,只是平日不顯罷了。

從年輕的時候相識,皇帝一直知道趙九福是一個真孝順的人,而不是為了名聲在作秀,正因為如此,他在奪情的時候才心中越發的愧疚。

對於趙九福而言,聲名權勢其實都已經有了,他加封一個榮安伯,恐怕也不是這個人想要的,只可惜為了大周,為了太子,他不得不把趙九福留下來。

心中感慨萬千,皇帝臉色卻依舊平靜,他把朝臣們一個個看過去,在他的手中這些文武百官倒是乖實聽話的很,但實際上如何誰又能知道。

三位輔佐之臣中,呂靖年事已高,恐怕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去了,雖說輩分高資歷足,但其實能陪伴太子的歲月不會太多。

蕭甯倒是才學出眾,但他過於清高,在朝中人緣不行,作為老師,他是合格的,作為輔佐之臣的話,卻又有幾分不足。

朝中不是沒有更加有才敢的能臣,但皇帝總覺得不放心,太子心太軟,輔佐之臣的位置又太過於特殊,若是有一個人心懷不軌的話,很可能將他設下的局面破壞的一幹二凈,這也是為什麽當年他再三考慮之後,定下來的三個人是這三人。

“朕去之後,你們定要一心一意輔佐太子,匡扶大周。”皇帝盯著文武百官說道,也算是給太子的繼位定了音,以免將來有人拿傳位之事說話。

文武百官自然沒有不答應的,在皇帝立太子之後,其余皇子的勢力臣服的臣服,打壓的打壓,現在又有誰會自不量力的挑戰皇帝的話。

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又招手讓趙九福三人到跟前,對他們說道:“你們是朕親自挑選的東宮輔臣,若是將來太子行差就錯,定要勸阻,朕賜你們三人無罪。”

“父皇,孩兒一定會聽從三位師傅的話,絕不會讓大周毀在孩兒的手中。”太子已經忍不住哭了起來,在他看來,皇帝此刻確確實實的在為他鋪路。

皇帝微微一笑,難得有些溫情的摸了摸他的頭發,隨後又轉身朝著趙九福看去,伸手抓住他的手說道:“明鹿,若有來生,朕願與你再做一次君臣。”

“陛下!”趙九福也忍不住鼻頭發酸,前頭他的父母剛走,如今皇帝又要走,讓情緒內斂的人也忍不住有些悲慟欲絕。

“父皇!”忽然太子驚叫起來,趙九福擡頭看去,那握著他的手尚且溫熱,皇帝卻已經沒有了生息,似乎就像是睡過了一般。

“陛下駕崩!”隨著喪鐘的聲音,皇帝的死訊也從宮中傳出,百姓們深受皇帝恩德,一個個也淚流滿面,轉身拉下紅燈籠,換上了白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