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問君(第2/2頁)

兩人面對面開始喝茶,皇帝也不提政事,反倒是問起趙九福老家的情況來,偶爾還稱贊兩句老趙頭和老陳氏,從他的話裏頭不難看出,對於趙九福回家住了那麽長的時間這件事,皇帝不但不覺得反感,反倒是覺得他孝心可嘉。

趙九福聽著,心中的警惕心倒是放松了一些,一個注重臣子孝道的君王,即使他自己上位的過程有點問題,但也總比那些不在乎世間規則的好。

很快,一杯茶喝完了,皇帝看著繼續給自己倒茶的趙九福,忽然問了一句:“明鹿,你覺得現在的朝堂如何,現在的大周如何?”

趙九福倒茶的動作並未停頓,倒滿了一杯茶之後,趙九福才緩緩說道:“這得看陛下希望看到什麽樣的朝堂,什麽樣的大周,或者,需要什麽樣的臣子?”

皇帝微微挑眉,他下意識的摩挲著掛在腰間的星空石,這是他身體漸漸好轉之後行程的習慣,很快,皇帝又自嘲的笑道:“難道朕希望怎麽樣,就能變成什麽樣嗎?”

“父皇曾經希望做一個寬容仁慈的君主,能夠君臣和睦,大周興盛,流芳百世,結果他的寬容和仁慈,帶來的不是大臣們的兢兢業業,反倒是縱容了許多藏汙納垢的事情,以至於我那幾位弟弟居然敢起兵造反。”皇帝說這話的時候,帶著幾分嘲諷和冷漠。

皇帝擡頭看向趙九福,忽然問道:“當年趙大人不得已遠去瓊州,避開那些人的迫害,難道心中就真的沒有怨,沒有怒,也沒有不甘心嗎?”

趙九福沒料到皇帝會問得這麽直白,他想了一下,還是說道:“一開始或許有怨恨,也有不甘,但到了瓊州之後,微臣倒是想不得這麽多了。”

“瓊州其實是個好地方,那邊沒有冬天,沒有寒冷,夏日雖然炎熱,但也有許多清甜可口的水果。”趙九福笑了一下,開玩笑的說了一句,“不瞞聖上,第一年到瓊州的時候,我那書童見當地的荔枝龍眼到處都是,賣的價格十分低賤,要知道這東西在京城可是貢品,一般人想吃都吃不到,他忍不住就多吃了一些,當天就流了鼻血。”

趙九福開始說瓊州當地的趣事,從路邊鮮艷美麗的鮮花,說到當地的鄉土風情,從自己的兩個孩子,說到當地辦起來沒幾年的學堂,從當地人的婚嫁習俗,說到他們對中原地區的誤解,這些一點一滴的東西,都是趙九福這些年看到總結出來的。

皇帝倒是聽得津津有味的樣子,時不時還插嘴問一句自己最感興趣的,最後感嘆的說道:“若不是聽明鹿說起,朕也不知道被人稱作蠻荒的瓊州府,也能有這般的風光。”

趙九福說完了這些風光,才又說道:“比起這些,那些不甘太輕太薄,風一吹就煙消雲散了,瓊州雖然人人畏懼,但看著他一日日的變好變強,倒也是讓人心中高興。”

皇帝似乎明白了一些趙九福的意思,他擡頭盯著趙九福,又問了一句:“明鹿的意思是,朕想要讓大周變成什麽樣子,不需要記掛以往,也不需要惦記著流芳,只需要看現在的風景,一日日的堅持下去就能有結果嗎?”

趙九福笑了一下,又回到了方才的話題:“這得看陛下希望需要什麽樣的臣子、看到什麽樣的朝堂、留下什麽樣的大周,當年微臣入朝為官的時候,父親母親曾經囑咐,即使有一日身居高位也不能忘記自己的出生,要記得當年讀書的時候,一心為民的初心,微臣便覺得,若是能一直保持自己的初心,一直走同一條路,即使走的慢一些,總歸能走到想要的那個終點吧,治國之道微臣不明了,但一地一縣一府都能如此的話,將來大周也能如此吧。”

皇帝只是皺著眉頭沉思著這番話,他原本一直覺得,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個大難題,先帝留下的爛攤子,那幾個弟弟捅下來的簍子,大周現在面子上看著還好,其實暗地裏的問題實在是不少,但現在聽趙九福這麽一說,倒是覺得之前的自己心太急了。

是啊,現在大周都已經是他的了,他何必那麽著急,越急越容易出錯,這不是就跟自己的父皇一樣,打著好心好意結果走到了歪道上嗎?

最後,皇帝哈哈一笑,這一次倒是真的爽朗,而不是爽朗中帶著幾分悲天憫人的憂慮,他很快拋開自己的心思,真心實意的開始品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