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爭鋒相對(第2/2頁)

陸盛明冷哼了一聲,淡淡說道:“那農莊的產糧本官沒瞧見,不過趙大人巧舌如簧,本官倒是深有體會。”

李松仁也不知道是站在哪一邊的,這會兒忽然笑盈盈的說道:“無論如何此事可是大周大大的好事兒,若是百姓家家戶戶都能增產的話,那國庫又能豐盈一些。”

他不知道想通了什麽事情,這會兒倒是不懷疑了,甚至十分期待的樣子,讓趙九福有些弄不清楚這位李尚書到底是什麽套路。

皇帝也是哈哈一笑,點頭說道:“確實是大喜事,只是趙愛卿,為何你奏折之中寫明了,此精耕細作的法子很難推廣,反倒是推薦粗種的法子?”

趙九福對這問題早有預料,很快回答:“啟稟陛下,精耕細作的法子雖然出產糧食更多,但一來需要壯勞力更多,堆肥的方式也更加精細,百姓家中農作工具不一定齊全,也不一定能有牛耕,所有土地想要精耕細作的話反倒是不現實。”

“相比起來,粗種的方式更好一些,他耗費的精力更少,從堆肥和收獲需要的人力也少,這般一來百姓們能兼顧更多的土地,收獲相比起來雖然差一些,但土地面積卻能添補上。”趙九福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說出來,尤其是著重說了一下牛耕的不易得。

當年陳家村已經算是戴河鎮附近比較富裕的村莊了,但實際上趙九福小時候家中也是沒有牛的,那牛還是後來老趙頭怕孩子上學辛苦才買的。

在趙九福考中秀才之前,陳家村統共才兩頭牛,到了春種的時候壓根用不過來,牛這東西雖然踏實能幹,但也不能沒日沒夜的忙活啊。

皇帝一點就通,顯然也想到其中種種困難,他有些失落的放下手中奏折,原本的欣喜也散去了幾分,還說道:“底層百姓日子艱難,能夠種地填報肚子已經不易,更被說給家中添置大牲畜了,趙愛卿的話有道理。”

趙九福見皇帝關心農桑,又說了一句:“其實也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若是由官府租賃農具,耕牛給百姓,百姓們按照年份一年一年慢慢償還,一邊可以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二來官府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只是此事需要人監督,以免有些地方陽奉陰違,反倒是讓那些東西落不到老百姓的手中,便宜了當地的大戶人家。”

皇帝一聽眼睛又是一亮,頓時也不管幾位尚書大人還都在場,抓著趙九福追問起這事兒來。趙九福之前便想過農具和耕牛的問題,當時他想到的法子便是官府租賃制度,不過這制度的本意是好的,最要防著的就是踩不到實處,最後便宜了那些鄉紳。

皇帝頻頻叫好,李松仁卻再一次皺起眉頭來,他盯著趙九福看了又看,最後問了一句:“趙大人的法子是好法子,只是耕牛這東西也不是到處就有的,官府想買還沒地方買呢。”

趙九福愣了一下,隨即笑著說道:“李大人所言極是,不過商人從利,若是耕牛能賣出好價錢的話,民間自然會有人大力養殖,這般一來便不愁來源。”

李松仁還要再說什麽,卻見皇帝盯看著趙九福的眼神之中帶著十分滿意,他只能將未說出口的話塞進了肚子,心中卻覺得這個趙九福不得了,這才短短的兩年功夫,竟然就讓皇帝青眼有加,實在是一個大威脅。

皇帝卻已經哈哈大笑起來:“趙愛卿說的極好,呂愛卿,李愛卿,此事還得你們二人精誠團結,齊心協力,才能讓大周上下富裕強盛。”

皇帝已經這般說了,李松仁也只得跟著呂靖一塊兒行禮:“微臣遵命,定將完成陛下囑托,勢必讓大周再無餓殍之民。”

聽了這話的皇帝終於滿意了,哈哈大笑了一聲,看了一眼趙九福又說道:“此事趙愛卿居功至偉,晉為工部郎中,主持此事。另賞賜黃金百兩,白銀千兩,玉如意一對,錦緞十匹以資鼓勵,望我大周百官能再接再厲,兢兢業業務實巧幹,為我大周舔磚加瓦。”

“叮咚,恭喜阿福,賀喜阿福,晉升為正五品工部郎中,獎勵積分30,000積分,獲得工部郎中稱號,獲得積分30,000積分,請宿主再接再厲,勇創新高。”

消失很久的萬亨忽然出現,趙九福此時心中也不平靜,只是以後萬亨打岔反倒是沒露出痕跡來,這般看在皇帝的眼中自然更加滿意,覺得趙九福此人確實是沉得住氣可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