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古代計劃書(第2/2頁)

趙九福哈哈一笑,只是說道:“還不知道是不是,只是這段時間一直準備的事情總算是要有個結果了,待會兒我便去找呂大人。”

嚴玉華一聽似乎不是什麽壞事兒就沒有多問,笑著送了他出門。

趙九福精神抖擻的來到了工部,什麽地方都沒去,直接就到呂大人的工房裏頭候著,只等著這位大人一到就把寫好的東西呈上去。

呂大人照舊是那個點來了,看見趙九福絲毫沒有驚訝的樣子,反倒是說道:“你來了。”

趙九福暗道八成是大皇子提過自己的事情,倒是也不兜圈子,“屬下將自己關於農種農肥一事寫成了折子,還請大人過目。”

呂大人點了點頭,當著他的面就打開折子看起來,一開始他還有幾分漫不經心的樣子,越看到最後越是精神,偶爾擡頭打量趙九福的眼中也帶著幾分銳利。

一直看到最後,呂靖放下折子,長長嘆了一口氣問道:“趙大人,此事你可有把握?”

趙九福沒有直接回答,反倒是細細說起陳家村的事情:“微臣家鄉陳家村曾用過其中幾個法子,不說糧種一事,光是肥料充足的情況下,若不遇大災土地產糧也能超過往年一些,田地年年都要耕種,農肥難免有跟不上的事情,一旦跟不上,地裏頭糧食就會減產。”

呂大人皺了皺眉頭,有抓著其中幾點問了起來,聽得出來他對農事也十分熟悉,一番對答下來,他對趙九福倒是刮目相看起來。

說實話,一年年的科舉進士出來,但實際上對農事有研究的少之又少,這也能理解,即使是農家子出生的,一般人家孩子能考中秀才之後,就絕不會再讓他種地了。

士農工商,別看農只排在士的後頭,但實際上論起來的話,農事才是最苦最累的活兒,像趙九福這般中了舉人還能下地的少之又少。

呂靖心中對趙九福的印象更好了一些,想到自己那位大外甥的話,心思微微一動,又問道:“趙大人,你言優選糧種難上加難,為何又自己提出此事?”

趙九福卻說道:“優先糧種確實很難,但萬一能成的話卻是能讓大周百姓世世代代獲利的事情,雖然難,但我們卻要迎難而上。”

趙九福一開始打算提出的其實是雜交水稻的概念,但在寫的過程中卻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一來是雜交水稻的優良性能並不是完全穩定的,基本上每一年都需要更換糧種,否則的話後代的品種可能就會退化,反倒是給百姓們造成損失。

這要是現代的話不成問題,畢竟糧種的運輸十分便利,但這是古代,即使是發展出雜交水稻來,其中糧種的運輸,每一年的繁殖都是大問題,在交通和大面積技術繁殖實現之前,把雜交的概念帶過來並不一定是好事兒。

所以最後在寫的過程中趙九福刪刪改改,最後留下的是各種堆肥的辦法以及優選糧種的辦法,雜交的優勢不能拿出來,但選擇更好性能的糧種卻可以。

在古代信息不便,沒有朝廷的推廣的話即使是有好的稻種也很難普及,趙九福要做的就是選擇和普及這兩步,他看清了時代,更看清了現在能做的事情。

呂靖深深的看了一眼趙九福,最後直接說道:“既然是趙大人提出來的法子,那就由趙大人主張實施吧,之後我會下令屯田清吏司那邊全力配合,你只管去做就是,若能做出一二分的成績來,到時候陛下想必也會獎賞。”

趙九福沒料到事情這麽順利,一邊答應下來,一邊反倒是有些不安了。

呂靖像是看透了他的想法,笑著說了一句:“朝中有趙大人這般的有識之士,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好事,就像是趙大人所言,百姓若是每人種糧能多得一成,大周國庫就能豐裕一成,國力也能強盛一成,這般的大好事我自然不會反對。”

呂靖原本也沒打算反對,即使趙九福搗鼓不出什麽來,每年屯田清吏司白白花下去的銀子難道還少了,趙九福要的不過是田,不過是到處去找糧種的花費,甚至是幾個老農,壓根不值得什麽,他有什麽理由反對呢,更別提大皇子似乎十分看好這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