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抄書傳家(第2/3頁)

趙九福擡頭去看顧訓導,眼中帶著幾分疑惑,卻見顧訓導只是伸手將草書抽了出來,笑著說道:“這些現在還不適合你,其余的盡管拿去臨摹,寫壞了也無事,左右都是我自己個兒寫的,你想要多少我都可以寫出來,就當謝謝你送的雞油黃,我很喜歡。”

趙九福卻搖了搖頭,開口說道:“話不能這麽說,雞油黃是我感謝先生借書之禮,先生願意將自己的字帖送我,對學生而言又是一份大禮。”

顧訓導看了他一眼,忽然伸手扒拉了一下他的頭發,笑著說道:“得了,小小年紀不要這般多思多慮,我喜歡你這孩子,願意照顧一些怎麽了?”

趙九福見他說的真心實意,也露出一個笑容來:“不怎麽,只是學生心中感激,覺得先生才高八鬥貌似潘安無法直視罷了。”

顧訓導挑了挑眉頭,笑著問道:“沒想到你看著像個小大人,還是個會拍馬屁的,這話不錯,來來來,再給我說幾句好聽的,讓我也高興高興。”

趙九福自然樂意,他絲毫不覺得拍馬屁有什麽不對,顧訓導本來就對他恩重如山,別說字帖不值錢,要知道好的書法家流傳下來的孤本就那麽一些,真正能用來當字帖的又有幾本,畢竟字帖不同於其他的書,很容易產生損耗。

如今外頭書店裏頭賣的字帖,號稱是大家之作的,其實大部分都是進行過雕版印刷的,畢竟哪個大家會寫上成千上萬的字帖供其他人臨摹呢。

雕版印刷出來的體貼其實也不錯,但比起原本自然少了幾分風骨在,趙九福練字多年之後難以突破,就是因為這個。

如今顧訓導送上字帖,雖然是他自己寫的,但他的書法已經步入大家,對於趙九福而言就是雪中送炭,怎麽能讓他不感激。

趙九福不但把拍馬屁的話翻出花兒來說,甚至還主動為這位先生端茶倒水,並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情願,他做起來理所當然,一度讓顧訓導都覺得這孩子不當小廝浪費了。

當然,若是真把趙九福當了小廝那才是真的浪費,只是短短的幾日時間,有了臨摹字帖的趙九福寫出來字已經初露鋒芒,進步竟是一日千裏。

不說趙九福自己,就是顧訓導也覺得自己偶爾心血來潮,說不定將來能打造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來,能夠一點就通的孩子誰不喜歡。

見他有天分,顧訓導就分外關注一些,有一日竟然還把自己珍藏的一支湖筆取出來送給了趙九福,並沒有給他拒絕的機會。

湖筆能夠與徽墨、宣紙、端硯並稱為"文房四寶",被譽為"筆中之冠",自然不是普通的毛筆可比的,這支湖筆以羊毫為材,經過浸、拔、並、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即使是在湖筆之中也是實實在在的精品。

這是字帖之後的又一份厚禮,趙九福喜歡,卻覺得自己受之有愧。

見他猶豫,顧訓導只是笑著說道:“以前在家中時,家中子侄看中了這支湖筆,想要問我要了去,當時我卻沒給,覺得那孩子心思浮躁不配得這支筆,想著若有一日遇到有天分的孩子,收下來當個小徒弟,將這支筆送給他也算全了師徒情誼。”

原本還在猶豫收不收的趙九福秒懂,他擡頭猛地朝著顧訓導看去,卻見他微微笑著看著自己,下一刻趙九福毫不猶豫的深深作揖,朗聲問道:“先生博覽群書,學富五車,琴棋書畫無一不通,處世為人更可為楷模,學生仰慕已久,望能拜先生為師,願執弟子之禮,謹遵師教,刻苦專研,有朝一日光耀師門。”

顧訓導聽見了自己想聽的話,更是哈哈大笑兩聲,伸手將趙九福扶了起來:“好好好,你這孩子十分不錯,為師今日便收你為弟子,先人曾說過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為師也盼著有朝一日你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當下趙九福又是敬茶又是行禮,顧訓導喝了茶受了禮,又說隔幾日會請孔教諭等人旁觀,辦一個正式的拜師禮,師徒兩人倒是也和和樂樂。

雖說顧訓導原本就是趙九福的先生,但拜入門下的意思截然不同,在這時候拜師幾乎跟認爹差不多重要,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從今往後他們的命運都會連在一起。

等拜完了老師,顧訓導才忽然笑著說道:“為師姓顧,乃是京城顧家嫡系三子顧行之,顧家詩書傳家多年,偏偏出了我這麽個無心仕途的,這才將我打發到這裏眼不見心不煩,為師將來也不會大有作為,你年少成名,若是再等幾年大可以拜入高門,此時可覺得後悔?”

趙九福卻絲毫不後悔,他從未想過拜一位老師,此時此刻會提出拜師也是看到了顧訓導對自己的情誼,即使後頭有更出色的人出現,他也絕不會後悔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