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進學(第2/2頁)

趙九福也是從胡秀才那邊了解了一番,才知道考中了秀才並不等於你就能去考舉人,而是得參加生員考試,雖說這場考試只會刷下那些太差的人,但也算是舉人的預備考。

而在縣學之中還有各種月考,歲考,科考,若是上輩子的話趙九福恐怕還會抱怨學校事情多,但現在他就喜歡考試,越多越好,這可是積攢積分的好機會。

更別提稟生的身份也不是一拿就是一輩子的,按照大周律法規定,各學月考由教官主持,歲考、科考由各省提學主持。歲考成績分為六等。

一、二等的可升補增、廩生或參加鄉試,即科考;三等為平常;四等的要受責處;五等的廩、增生遞降一等,附生降為青衣;六等的黜革。是的,還有黜革這麽可怕的等級,趙九福只能感謝這個六等不想公司的考核,每個等級都得有一定比例的人在裏面。

話說回來,趙九福很快就被帶到了縣學教諭孔教諭的面前,這位孔教諭是朝廷派遣下來的人,據說是同進士出生,雖然都說同進士如夫人,但這功名已經比縣太爺還要高了。

縣學顯然也不是多麽吃香,並且有晉升空間的地方,所以這位孔教諭看著有幾分懷才不遇的感覺,不說頹廢,身上卻少了一種精神氣。

看見趙九福進來報道,他也只是十分冷淡的點了點頭,意思意思的問了幾句就放他走了,讓他自去拜見其他的訓導。

趙九福心中咯噔一下,暗道這以後怕是拿不到孔教諭的積分了,可惜了,系統提示還確實是二十積分,可見在系統這邊,同進士和進士是沒有差別的。

三個訓導裏頭,胡姓訓導對他分外熱情一些,趙九福在進來之前就知道了,這位胡訓導還是胡秀才的遠方親戚,雖然離得遠了,但到底是能搭上關系,胡秀才又是專門拜訪過他,囑咐讓照顧一番自己的小弟子,這種舉手之勞他自然願意做,每當這時候趙九福都覺得自己當初找了個好先生,否則這些小事雖然不難,總歸麻煩。

在胡訓導的提點下,趙九福對剩下的兩位訓導也有了幾分了解,孫訓導是年紀最大的一位訓導,他為人處世有些迂腐,最看不得人家背經離道,對於被皇帝金口玉言誇過孝悌的趙九福,他的態度也十分好,幾乎超過了胡訓導。

剩下的一位就是顧訓導,這位訓導據說是三位訓導之中最為多才多藝的一位,縣學裏頭有以禮、樂、射、禦、書、數六門分科,其中樂、射、禦都是他在教授。

顧訓導頗有幾分恃才傲物,與那位孫訓導的關系尤其最差,兩人甚至曾在縣學之中大吵一架,最後還是孔教諭出門調解才算了解。

孫訓導教授的是書、禮兩門課,胡秀才教授的是書、數兩門課,其中書這門課最為重要,所以兩人排班,以保證學生們的學習時間。

趙九福第一天並未見到那位顧訓導,只因為他過去拜訪的時候聽他的書童提起,他們家老爺前一天出門踏青訪友,喝醉了酒告假了,左右今日也沒有樂、射、禦三科。

縣學的生活,趙九福如魚得水,他原本就是情商在線的人,對讀書又有幾分執著和追求在,學習好又肯學,旁人閑下來總想著玩鬧,趙九福年紀最小,心卻沉穩,有空余的時間就往縣學的書房裏頭鉆,除了看書就是看書。

這樣的“好學生”自然是老師最喜歡的,更別提胡訓導和孫訓導原本對他的印象都還不錯了,幾日下來就滿口誇贊,就連孫訓導都說了好,私底下跟胡訓導說:“讀書就是該這麽用心,這孩子定的下心來,以後必定有大出息。”

老師喜歡的學生,學生們通常是不太喜歡的,但趙九福年紀小,身邊的生員通常比他大許多,也不好意思跟他一個孩子較勁。

趙九福也有意識的將自己姿態放低,謙遜低調,幾日下來倒是將縣學摸了個遍,也知道那位顧訓導為何能夠幾日不來了,他教授三科聽起來多,但實際上縣學並不太重視這三科,樂、射、禦三科,一周才最多一節課,比現代體育課的地位還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