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娃娃親(第2/2頁)

果然,到了陳家村長那邊把事情一提,陳家村長知道皇帝和縣令的賞賜,絲毫沒懷疑他們家為什麽有這麽多銀子,唯一的疑惑是老趙家買的居然不是良田,而是沒人要的小山頭。

陳家村長語重心長的勸道:“趙老弟,你買這山頭做什麽,平時想吃個野果子什麽的自己去摘就是了,有這個銀錢還不如買地來的實在。”

蜜餞生意做起來之前,老趙頭也不打算告訴村裏人,只是笑著說道:“咱們村的地就那麽點,想買也不好買,若是其他村的地又離得遠不好打理,我就想著買一個小山頭重點果樹,就算是酸了一些,說不準也能賣的出去。”

陳家村長又勸了幾句,見趙家人都打定了主意也沒辦法,心中雖然還是覺得他們有錢沒地花燒得慌:“行吧,你們不後悔就行,這事兒我同意了,不過買山頭只立白契可不行,得去衙門出一個紅契,不然不踏實。”

古代買地的時候有“白契”和“紅契”之分,一般交易雙方協商擬定,有中間人作保並簽名蓋章的契約,稱為“白契”,也叫“草契”,但實際上這種白契缺乏法律效力。

而加上官府的認可和蓋章之後,就是所謂的“紅契”,“紅契”才是官府承認,有法律效力的文書,但是“紅契”是需要交稅的,所以鄉下人家為了避稅,一般都是走“白契”。

不過買山頭和買地的性質又不同,山頭只靠村長的同意是不行的,不走衙門永遠名不正言不順,老趙頭自然也不會嫌這個費事,當天就拉著老村長到了衙門。

就如趙老四所想,有趙九福的名頭在,聖旨的風頭又還未過去,他們去衙門辦事順順當當,甚至連孝敬的銀子都沒花,事情就順利的辦好了。

這事兒辦得順當,就是老村長都覺得高興,作為村子他來衙門的次數也不少,但像是這次這麽順利的還是第一次,衙門的人看見他還笑嘞。

即使順利,老趙頭他們回到家也快中午時分了,還未進門就聽見裏頭有動靜,進去一看老趙頭就皺了眉頭,裏頭那大嗓門的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們十裏八鄉最有名的媒婆。

倒不是這媒婆的名聲不好,正好相反,這一位個人做媒十分公道,向來都把男女雙方的好處壞處說得清楚,並不會瞎吹瞎打的糊弄人。

可老趙頭心知肚明,這會兒上門來為的可不就是是他小兒子,但他們家可沒打算把阿福的親事這麽早定下,這孩子以後如何還未可知。

“呦,趙家老爺子回來啦,哎,你快來聽聽這事兒是不是這個道理。”那媒婆眉眼開眼的喊著,旁邊的老陳氏臉色卻十分冷淡。

老趙頭早就打發幾個兒子回家去了,這會兒是個光杆司令,只能走進門問道:“這是怎麽了,什麽風把您給吹來了。”

媒婆笑嘻嘻的說道:“可不就是一陣喜風,趙老爺子,老太太,雖說趙秀才年紀還小,但是好事兒他就不嫌早,多少人家就喜歡娃娃親,為什麽,還不就是圖一個知根知底旱澇保收的,趙秀才是少有的才俊,但人家王家姑娘也不差呀……”

老趙頭見她說得越來越元,連忙打斷了她的話:“張媒婆,不是我們看不上人家姑娘,我這麽說吧,阿福年紀還小,將來還打算下場去試一試,別的事情以後再說,咱們家不急。”

張媒婆還要再說話,老陳氏也說了:“張大姐,這事兒您就別再提了,若是將來阿福要尋親,那我們肯定會求到你這兒來,讓你幫忙尋摸。”

好話賴話都說了,張媒婆見他們打定了主意不提,只得暫時把這事兒放下了,說實話,她其實也覺得趙家不能答應,趙九福現在才十歲,又是皇帝老子親口誇過的人,以後若是能考中一個舉人的話,親事肯定比現在好了不止一籌。

張媒婆眼睛一轉悠,轉而問道:“趙秀才的事情不提,那您那大孫子,二孫子的親事是不是可以提一提,您家大孫子已經十七了,二孫子也有十五,這可都不小了。”

老陳氏一聽倒是笑道:“是都不小了,但你也知道老趙家已經分家了,如今他們倆的事情他們爹娘做主,你啊,走錯門嘍。”

張媒婆又說了幾句,老趙頭老陳氏愣是不發話,她只得放棄出了門,只是一轉身就進了趙老大家,趙九福雖然沒有弟弟妹妹,但侄子侄女多呀,這可是聖上誇了的孝悌之家,她能說成幾對是幾對,以後名聲總歸是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