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兒子就是比你家的孝順(第2/3頁)

趙大花這才擡頭看了一眼,她雖然粗心大意,說話倒不算特別難聽,仔細瞧了一眼就笑了:“是我爹新給你打的?還不錯,雖然簡單但大氣。”

老陳氏這才笑眯眯的說道:“你爹那個大老粗哪兒想得到這個,這是你弟弟給我買的,花了平時攢的錢,你說他平日裏省著錢不花,費這個事兒給我買簪子做什麽。”

趙大花難得機靈了一回,很快就明白她娘的意思了,笑著說道:“是阿福買的啊。”

家裏頭除了阿福,其余的兒子老陳氏提起的時候,總是老大老二老三的叫喚,很少說什麽你弟弟我兒子之類的話:“阿福的眼光還不錯,這簪子就配我娘。”

“什麽配不配的?”正說著話呢,趙二花也帶著男人孩子回來了,蔡阿輝留在外頭跟老丈人和連襟說話,趙二花提著一籃子年禮回來了。

趙大花笑著說道:“你看娘頭上的簪子,是阿福省錢給她買的,你說咱們小弟年紀不大,心思倒是細膩的很,比我們倆那口子都要細心,以後可不得會哄媳婦。”

趙二花一聽也好奇的過去看,看了也說好,兩人不約而同的開始誇弟弟,一直到吃飯的時候都沒停止,弄得趙九福臉紅耳赤,覺得家人的視覺光環實在是厲害。

吃飯的時候,老趙頭果然拿出了人參酒來招待兩個女婿,陳大山和蔡阿輝都是村裏人,從小到大也沒嘗過人參的味道,這一喝都說好。

這事兒還不算完,送走了女兒女婿,初三開始老趙頭老陳氏就帶著趙九福出門做客了,讓趙老大和小陳氏在家裏招待客人,他們這邊一個村半個村的人都是親戚,不分頭行事還真的走不過來,但往年都是小輩出門,老趙頭和老陳氏守在家裏頭的。

今年卻不同,老陳氏分外的喜歡串門走親戚的感覺,別人看到簪子一問,她就要滔滔不絕的開始了,別人要是沒看見不問,她也是有法子讓他們問。

就比如老陳家這邊,老陳氏每個兄弟家裏頭都走了一回,她輩分大年紀大,還是唯一的姑姑,幾乎人家還不得好好招待。

趙九福就被當做吉祥物拉來拉去,時不時就得被提溜出來展示一回,弄到最後趙九福都忍不住躲進書房,再要帶他出門就說要開始讀書復習了。

一聽他說要讀書,老陳氏和老趙頭果然沒再提出門走親戚的事情,但老陳氏如今卻最喜歡去人多的地方轉悠,不讓人誇一回都不回來。

相比起來,老趙頭倒是開始有些心疼人參酒了,這酒一開始喝的時候只覺得好喝,也提升,但慢慢的他品出一些好處來。

就說他常年彎腰幹木匠的活兒,年紀大了便有些直不起腰板來,但幾年喝了幾趟人參酒,腰酸背痛的感覺居然好了許多,老趙頭心道人參不愧是好藥材。

知道人參酒的好處了,老趙頭就舍不得拿出來招待客人了,這會兒除了還在家的兩個兒子,趙老二年初五就住回去鎮上婆娘家了,他是一個人都不舍得分出去。

每天晚上,老趙頭就拿出人參酒來小小的嘗一口,就是這麽下來,一段時間那酒瓶子也快要見底了,可把他心疼的不行。

趙九福都找到借口,就等著開學會再帶一些回來,瞧見他爹這麽小心翼翼的模樣也覺得好笑,只是他兩個哥哥卻不這麽想,不約而同的把自己的那一份讓給了老爹。

趙家日子過得好,村裏頭也不是人人都看得過眼的,不過當面給老陳氏下面子的人真不多,畢竟老陳氏兩個女兒,三個媳婦,除了在鎮上的丁氏之外都不是好惹的人。

但這一日,偏偏有一個人酸的不行,就是大年初一被人撅回去那位大嬸子,再一次看見老陳氏炫耀自己的發簪的時候,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得了吧,黑漆漆的一根發簪子,也不知道用什麽邊角料做的,值得高興個什麽勁兒。”

這話偏偏還讓老陳氏聽見了,她頓時冷笑了一聲,摸著自己的發髻看著那老婦:“就算是邊角料做的,這也是我家兒子的一片心意,阿貴他娘,聽說今年過年你家阿貴都沒回來?要我說你這兒子是白養了,過年都不來看看你們兩個老的,以後還能指望他養老送終?”

那嬸子臉色一變,罵道:“趙家的,你胡咧咧什麽,我家阿貴孝順著呢,就是過年店裏頭太忙才沒回來。”

老陳氏呵呵笑道:“是嗎,我家老二店裏頭也忙,但還是帶著媳婦回來了,你家阿貴這是忙著什麽大生意呢,連過年都不歇息,也不送點東西回來。”

那嬸子氣的不行,想到自家兒子又有幾分心涼。

老陳氏又說道:“得啦,我也不跟你吵吵,反正我家兒子就是比你家的孝順,我也懶得跟你說話,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回家給兒子煮碗肉湯喝來的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