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公主福安(第2/4頁)

他覺得是公主對他的垂青,導致他多年寒窗苦讀,卻無有施展之地。起初,駙馬不想應付公主,就出去參加文會、詩會、酒會,各種文人聚會都少不了他的影子。在這些聚會中,駙馬譚佩也沒少吟詩作賦,留下些佳作。

京中的女子人人都羨慕福安公主招了個樣貌俊秀、才高八鬥又風流倜儻的好駙馬。可她們卻不知道,在外面對任何女子都溫柔小意的才子譚佩,在回到公主府,對著公主的時候,是何其冷心冷情。

而公主也因為拖累了駙馬的前程而愧疚著,就三不五時地把那宮裏賜下的珍奇異寶送給駙馬表情義,卻被對方嗤之以鼻。駙馬當著友人都不給公主留下顏面,私底下喝多了酒,就說公主庸俗,送丈夫的東西永遠值錢而俗氣的東西,半點風雅也無。

公主後來知道了駙馬的嫌棄,非但不生氣,還更愧疚了,覺得自己除了身份貴重,其他的都不配才子丈夫。於是,她就花大價錢去買名家字畫、珍本善本回來討好丈夫。

別說,譚佩看見這些風雅之物,還能露個笑臉,公主辛苦一場,得個笑臉,也是甘之若飴。如此癡情的公主,把自己尊貴的身份弄得都卑微了,身邊的人雖看不下去,卻也無法,這是他們的主子。主子都供在心尖尖上的人,他們那裏敢置喙?

哪怕是明知道駙馬在外面留戀歌女,都傳出了風流佳話了,他們也不大敢實話告訴公主,怕主子不信,倒把自己責罰一頓,也怕主子傷心,獨自垂淚。

福安公主可是當今皇上一母同胞的親姐弟,她不高興了,皇上都會被驚動了。

方雲穿越而來的時間點就是這個時候,闔府的人都跟著主子討好駙馬,而駙馬卻對一個教坊司的歌女一見鐘情,而且情根深種。

方雲雖然覺得公主糊塗,但是,她也明白公主的癡心並不稀奇,不過是古來癡情女子的通病罷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感情這種事情,本就沒有道理可講。無論是公主對駙馬的一見傾心,還是駙馬對歌女“紅菱女”的不可自拔的迷戀,都沒有道理可講。

但是,譚佩對公主的踐踏卻是太過了。方雲覺得,駙馬譚佩最不可原諒的地方是,一邊享受著公主給他的奢侈生活和百般討好,一邊卻連基本的臉面都不給妻子留下。甚至公主越討好,他越糟踐公主的深情。

至於譚佩後來的所作所為,那更是忘恩負義,泯滅良知。

前世裏,公主對駙馬可謂百依百順,唯一沒有答應他的,就是為紅菱女贖身,把那歌女接進府裏,納為妾室。

就只這一件事,就讓譚佩記恨到死,哪怕在公主臨終的時候他都沒有半句好話。

而公主之所以就是不肯讓紅菱女贖身進門,是因為女人的直覺,她心裏明白,駙馬對那歌女是真的動了真情。若讓這樣一個色藝雙絕的女人進了門,豈不是占盡寵愛。公主不是不知道駙馬對他的嫌棄和怨恨。但她總想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總有一天能暖化駙馬的心。

但是,要是這府裏有個駙馬的真心所愛之人,她做的一切不過是成全那倆人的一世恩愛,還讓自己活成個笑話。

到底是皇家的公主,還是有傲氣在的,駙馬越是為了那個女人磕頭作揖地求,公主遍越是不服,越是寒心。為了妻子,為了皇家的公主,駙馬可是連好臉色都吝嗇,可為了一個歌女,他卻折盡了面子,也無所謂。

絕對不行!

公主想著,就算駙馬恨她一時,總好過自己一世絕望。

所以,前世的原主,尊貴的公主,就明確告訴教坊司,堅決不許任何人給紅菱女贖身。教坊司歸屬京都官府管理,二十五歲以前,女子們都不能離開。即便有富貴人家要給喜歡的女子贖身,那也是悄悄去做的,不敢聲張。更何況,公主發了話。福安公主是誰啊,是皇帝同胞姐姐,聖寵不衰,即便這位公主性子平和,但也得罪不起。

駙馬在絕望之後,連紅菱女的面都見不到了,人家說了,不想得罪皇家人,讓他不要連累人家。

此後,傷心的駙馬就不再去教坊司了,開始流連青樓了,公主傷心後,也懶得理會了。甚至後來,駙馬還把中意的青樓女子贖回府來,放在身邊做了通房丫頭。雖然那青樓女子是個清倌人,但也是在那種地方待過的,到底名聲不好。外頭的人雖不敢明著笑話,背地裏也沒少議論。

那些大家女子們都覺得,幸虧譚佩做了駙馬,不敢明目張膽納妾,要不然不知禍害多少好人家的姑娘。此時,京裏已經沒什麽人羨慕公主了。雖然京中女子見過譚佩的依然覺得他長相俊俏,才華橫溢,確是世界少有風流少年郎,不過,做夫君可就不好了,不知道敬重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