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女刺客番外(第3/4頁)

“陛下,自從檀香姑娘被太後沉了井,您就添了心病,您為了她的死糾結了這麽多年了,太後都死了,您還過不去嗎?!”皇後破釜沉舟地質問。

“夠了!朕早說過,此事不許提起!”皇帝臉陰沉著,似乎不明白皇後為何突然發了瘋,非要糾結往事。

可是,一貫賢德的皇後偏不聽了,帶著些憤恨說道,“就因為太後過世前跟您說了句,當年是從我這裏知道了檀香刺殺老國舅的事。您就信以為真,這麽多年冷落臣妾!臣妾太冤枉了!臣妾沒有啊!臣妾難道不知道陛下離不得檀香照料?做這種事情,對臣妾有什麽好處?她只是個婢女,臣妾還需要忌諱她什麽?有個合陛下心意的人伺候著,那是為臣妾分憂呢,臣妾哪裏不能成全了?!陛下可還記得,臣妾也是不止一次跟陛下提過讓您收了那丫頭呢!臣妾若有私心,何必如此?!”

這一番話聽著合情合理,奈何卻依舊打動不了君王的冷心冷清,他起身要走,不想聽了。皇後卻不依不饒,上前扯住皇帝衣袖,“陛下莫走,臣妾今日便要跟陛下要個公道!陛下這樣不清不楚,就判了臣妾的罪,這對臣妾何其不公啊!”

皇帝頭也不回,就直接甩了衣袖,“你什麽心思,只有你自己知道。朕不說,不是不明白,而是不想說。再對下去,大家臉上不好看。你是太子的母親,朕希望你把兩個皇兒照顧好,把後宮管理好,其他的,……朕是個帝王,尚且有不如意之時。你又何必責備求全?!”

說完,皇帝龍行虎步就出去了,守在門外的喜公公和大內侍衛就趕緊跟上。

皇後呆立門內,如此失態的哭訴,可還是沒有讓皇帝動容,恢復以往的情分,反而差點撕破臉。

陪伴多年的老嬤嬤悄悄地進來,看著皇後失魂落魄立於當地,肩膀都塌了下去,心下不忍,就勸道,“娘娘,您畢竟和陛下是多年夫妻,又生養了兩個皇子,這地位穩穩的,就算陛下……來這邊的腳步少了些,可其他宮裏也沒怎麽去。陛下操勞國事,自來如此,也不見得是故意冷淡娘娘。您只要一如既往把後宮管得安安穩穩,陛下自然知道您的好的。那些……陳年往事,就讓它過去吧,何必還要提起?”

“話是這樣說。”皇後被嬤嬤扶著坐下,不甘心地說道,“可是這件事,就像一跟刺,一直紮在我心裏,不拔去了,就隱隱作痛。”

“娘娘,陛下說了,不許人提那位。娘娘忘了,當年為了那位的死,皇上雷霆震怒,以謀逆之罪將太後身邊跟了多年的那幾個都殺了!親自下手把那位填井的兩個太監可是千刀萬剮了!這還不算,那幾個死了的,還牽連全家流放。太後娘娘立時就氣病了,還不吃藥。可您看陛下心軟了嗎?陛下硬是親自動手,給太後娘娘把湯藥灌進去,還說是盡孝,不能由著太後胡鬧。太後心裏氣苦,沒半年就……您何必要觸逆鱗呢?或許再過多少年,陛下能跟您坦然地說起當年事。可現在,還不是時候。陛下不光是您的丈夫,更是君王。”

想起當年太後的下場,還有太後娘家被皇帝抓住錯處,被迫舉家遷出了京城,回到老家去,皇後臉上就陰晴不定。

那還是當年,如今的皇上可愈發惹不得,明面上春風化雨,背地裏把滿朝文武的短處和把柄都捏在手裏。文武百官都順服著呢,禦史進諫都得掂量分寸呢。

罷了,反正後位不會被人奪了去,便有什麽心下不足之處,也只得看淡了。皇後低聲說道,“叫人進來吧,本宮想安歇了。還有,明日送那姑娘回去,賞賜些釵環綢緞,嬤嬤看著給吧。”

另一邊,皇帝在寢宮中,也問隨侍的喜公公,“朕對皇後不好嗎?她為何總是心有不足?”

喜公公滿面愁容,“陛下,奴才是閹人,不懂夫妻間的事。”

“這些年,外頭是如何議論檀香的?”皇帝換了個話題。

喜公公如實回答,“陛下命人寫了《忠義俠女傳》,如今廣為流傳,連茶樓裏說書的先生都會這一段。市井中,婦孺皆知,俠女十一娘棄暗投明,大義滅親的故事。人人都稱頌她因一飯之恩,報答陛下的義薄雲天。那文人們對俠女報恩後悄然遁去的結局也是十分推崇。”

“報國寺的長明燈可還點著?”皇帝隨意問起。

“點著呢。奴才常派小徒弟去看呢。”

皇帝沉默良久,又輕聲問了句,“小喜子,你說,她還活著嗎?”

喜公公聽了有些慌,“主子啊,您怎麽又糊塗了。那人捆起來扔井裏,還能不死啊!雖然找不到屍體,是有些蹊蹺,可是,怎麽想……都不可能還活著。檀香姑娘已經去了,您就讓她安寧吧。”

皇帝盯著窗外的月色出神,好一陣才收,“也許,她還活著,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