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女刺客17(第2/3頁)

雖然懷王大喊委屈,痛罵刺客,可是方雲師傅把懷王指使一事,前前後後,說得清楚分明,誰最初招攬,在什麽地方,見過哪些人,……

皇帝已經明白了,這事兒懷王跑不了。再想想這個兒子先前的野心,一心想要奪過兵權,提到做質子就裝病,……皇帝對這個兒子已經厭煩了。

他能因為想要那個位置而兩次三番地刺殺兄長,那將來未必不能為了那個位置逼宮。這野心太大的兒子,還是打發得遠遠的吧。

“懷王,你年歲漸長,該到封地去了。”

皇帝這句話,蓋棺論定,懷王這是如同被流放一般了。懷王怎能甘心,他可是兵法奇才啊,擁有天降的的福分啊!

氣急敗壞的懷王跪在父皇面前大聲反駁,“父皇,您不能這樣對兒臣!兒臣沒錯!這刺客分明是誣攀兒臣!父皇如此昏聵,就信了個刺客的話!兒臣可不是凡夫俗子,兒臣是天命所歸之人啊!父皇,您給兒臣個機會,給兒臣一支兵馬,十萬人,不不,五萬人就好,兒臣馬上到邊關去,兒臣能為父皇開疆拓土,把那些個邊境小國都收服了,納入我朝的領土。父皇,兒臣確實有天縱奇才,此乃上天所賜,怎能埋沒了啊……”

懷王慌亂之下,口不擇言,卻不曾想,句句都戳中了皇帝的肺管子。跟他要兵馬,還要窮兵黷武,無緣無故要在邊關挑起戰事,還企圖吞並別國領土。

皇帝在與其他國家關系的處理上,一般都是采取溫和的策略,盡量不想讓邊關開戰。一場戰爭,勞民傷財不說,還未必能贏,好戰必亡的道理,他自然是知道的。

若說先前邊關有騷亂,這個兒子想要報國,還能理解。現在邊關沒有戰事,他卻要用兵,看來這個兒子就是好戰,這樣的人做了皇帝,絕非國家之福!

皇帝愈發下定了決心,這個兒子真留不得了。

……

三個月後,懷王在封地被皇帝的特使摘去了王冠,他癱倒在地,聖旨裏說得分明,懷王忤逆不孝,貶為庶人。不光是懷王,懷王的家眷也是如五雷轟頂般地震驚,之後便是無比的絕望。懷王及其後人都被宗室除名,不再是皇家的人,成了什麽都不是的庶民。

皇帝為何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如此絕情,原因是懷王還不老實,在封地還小動作不斷,甚至開始聯絡鄰國的王爺。但是,方雲的任務卻沒有就此結束,系統告訴她,只要懷王還活著,就未必沒有希望。宿主要等到太子登基,才算任務徹底終結。於是,方雲剩下的時間,就是等待太子真正成為皇帝的那一天。

德王知道了懷王的下場,就嚇到了,麻溜地跟父皇討了封地,乖乖地自己帶著家小滾出進城了。他原本也沒有那麽大野心,只是不服太子,成心添堵而已。如今看出來父皇對太子絕不動搖的支持,他就立刻慫了。

方雲的師傅還是被處決了,在被關到牢裏數月後,被一碗藥毒死了。

皇帝覺得,這人就算後來認罪伏法,說了實話,可到底是個刺客頭子,手上犯案累累,而且畢竟參與了謀劃刺殺太子一事,還是不能饒過。只是看在他最後說了實話的份上,給他留個全屍,還許諾不連累他家人。

至於方雲,太子說過會保護她,也確實做到了。而且,因為皇帝的贊許,她也算將功折罪,既往不咎。

回到太子府,方雲依舊在書房當差,只是太子身邊幾個知情人看她的目光再不一樣了,透著些敬重,有時還有些費解。

太子對著方雲也收起了過去的戲謔態度。說起來,太子有時也覺得懊惱,曾經他以為的“傻丫頭”原來是個深藏不露的女刺客。那日她與師傅的對話,太子常常回想起來,甚至會覺得她這女弟子比起師傅,簡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有時候太子會打發其他人出去,問起許多他感興趣的細節。比如,“你說的那個十郎,就是你那個跑了的師兄,你知道他去了哪兒嗎?”

“十郎失蹤了,他走了。”方雲斟酌著說話,“其實他早就想走了,只是怕師傅逮著,如今師傅死了,他自由了。從此天大地大,他可以閑雲野鶴地活著了。”

方雲無事時,也想過,十郎以後會過什麽樣的日子。也許有一天他會遇到喜歡的女人,然後他這個漂泊的浪子就會停下腳步。也或許,他會有了自己的孩子,過著安定的日子,那些曾經漂泊江湖的歲月,就會成了永遠的秘密。

“你想找他嗎?我可以幫你。”太子說道。

方雲搖頭,“我從沒有想過去找十郎,他走了比較好。從此江湖路遠,不再相見。”

過了一會兒,太子又想起來一件不解之事,“你如何知道,你師傅深藏的秘密,譬如,他的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