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女刺客3(第2/2頁)

這件事情是他天家父子之間的秘密,連皇後都不知曉。太子知道父皇遲早要處置了二舅舅的,只是要等風聲過去,這懲戒也不想驚動外界,免得被人笑話皇後有個那樣的弟弟,太子有個那樣的外家。

還好二舅舅死了,不用父皇下密令處置,倒是全了許家的臉面,天家夫妻也不至於失和。很好。

太子甚至一度還覺得應該感謝那刺客呢。當然,他也只是隨便想想。

如今,看著密信上透露出的消息,太子覺得,任何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恐怕都很難拒絕密信中的建議。

簡直可以說是一勞永逸!

最後,太子和太傅兩人商定,不管那神秘女子到底是誰派來的,只要當下照著這密信所說去做,似乎有益無害。

臥榻之側,已有人覬覦。太子不能坐以待斃,他送了太傅出去,就把親信叫來,開始安排布置。

數日後,邊境有北牧國小股流民作亂。消息傳回京都,懷王立刻跳出來,義憤填膺,表示願意趕赴邊關,為國殺敵。

但是,以太子為首的官員卻認為,兩國目前並無真正的戰事,不宜貿然引起爭端,窮兵黷武,有傷國家根本。

懷王一黨就拐彎抹角在朝堂上譏諷太子軟弱,還讓太子多多休養身體。支持太子的官員就怒目相向,但是被太子攔住了。

皇帝起初不言不語,就看著底下人在哪裏吵架。他高高在上,看得分明,當談到兵權的時候,懷王眼裏精光乍現,仿佛覬覦了多年的寶藏就在眼前了似的。

而太子自始至終從容鎮定,未出一語傷人,對兄弟也是禮讓有加,很有君子之風。太子比懷王更懂得中庸之道,皇帝心中再次贊許。

至於懷王,一個皇子,卻非要去搶武將的活兒,為了什麽?皇帝覺得自己是清楚的,他對懷王迫不及待的姿態有些反感了。

最終,皇帝選擇先派人去調查邊關的小股騷亂起因為何。沒多久,快馬來報,帶來了邊關守將的消息。

北牧國今年水草豐美,牛羊健碩,並不缺衣少食,人民安居樂業,各部自顧自放牧打獵,並無兵馬集結之象。該國目前無作戰之心,邊境的騷亂是個別北牧國驅逐的犯人造成的。

而且,北牧國知道了這件事,已經把那些侵犯漢家邊境的犯人捉住處死了。不過,他們提出一個要求,兩國交換質子,以示兩國交好的誠意。他們出一個二王子出使漢家,就留在京城學習漢家禮儀文化。同時,希望漢家把懷王派去為質,還讓漢家皇帝放心,他們會把懷王當作貴賓看待的。

這件事情在朝堂上被公開後,懷王大驚,本來是要去征服蠻夷,現在卻變作了階下囚了?什麽貴客!質子就是囚犯!只不過日子過得好,有個半自由的身份罷了。

懷王當即就在朝堂上大驚失色,給父皇跪下,希望父皇不要把他送去蠻夷之地,還說蠻夷之人素無信用,讓父皇不要上當。

皇帝當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做出決定,可也沒說不許,只說“再議”。

這“再議”二字,就讓懷王心裏哇涼哇涼的。他回府後,就病倒了。皇帝派太醫去看望,懷王已經發燒說胡話了。

當然,這是懷王的幕僚出的主意。他們思量再三,沒有更好的主意。皇帝總不可能逼迫一個病得厲害的兒子上路。

而本來幸災樂禍的德王就傻眼了,在幕僚的勸說下,他只好也“病了”。

這下,皇帝的三個兒子只剩下太子還算健康,其他兩個都躺平了。於是,質子一事就不了了之了。總不能讓儲君為質子的。

這一回合贏得漂亮,太子心情很好,支持太子的官員們也是揚眉吐氣!多少年了,那些不看好太子的人總是以太子病弱為理由,陰陽怪氣地勸太子好好休養,身體好了,再操勞國事,誰不知道,那些人背後有宮裏人撐腰呢,奪嫡之爭已經隱隱看得出了。

現在,看見沒?

一到有大事的時候,那兩個平時康健的就做了縮頭烏龜,病起來了!還都是一下子就病得起不來,見不得人了。只有太子屹立朝堂,不驚不忙。

於是,也輪到太子一黨提醒那兩位王爺的爪牙,讓他們主子好好養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