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府案首(第2/4頁)

顧父接上話,“說起來還是我們拖累了您,不然以您的學識,肯定能有所進取。”

董裏正撫著胡須,笑了兩聲,“談不上拖累,大家選取我成為裏正,這是對我的信任,我更要辦好每一件事。咱們月水村民風淳樸,倒是省了我不少心思。”

他二十出頭時已成為童生,本躊躇滿志,準備繼續考取功名。奈何前朝動蕩,科舉舞弊盛行,他一個無權無勢的貧寒子弟,永無出頭之日,便死了這份心思,成為了月水村的裏正。

村中事務雖無大事發生,可瑣碎的細事倒是不少,就這麽一日日拖拉下去。新朝成立時,他也曾想過再考一次,奈何多年不看書,知識忘了大半,加上每日還要處理事情,就淡了這份心思,一心撲在村民身上。

不再繼續說下去,董裏正看著顧馳,叮囑幾句,“咱們知縣老爺對你很是欣賞,過幾日可能要見你一面,到時候你可要好好表現一番。”

顧馳縣試府試一舉成名,自然驚動了臨南縣的婁縣令,這麽優秀的少年不多見,婁縣令愛才心切,急著和顧馳見上一面。

其他人支棱著耳朵,自然聽到董裏正的話,顧三郎真是好運,前幾年還因為生病孱弱的出不來房門,如今每次都考第一,就連縣令都要和他見面,這是多麽大的榮幸啊!

像他們這些泥腿子,也就見過裏正,再大一點兒的官,一輩子也見不得一次。要是哪一日這等好事發生在他們身上,那可是多大的談資!在縣令心裏掛過號的人,能是一般人嘛!

此刻在他們看來,見個縣令就已是天大的榮幸,誰又能想到顧馳以後還見過天下最尊貴的那個人呢?

“我省的了。”顧馳點頭應下。

董裏正又告訴他關於婁縣令的一些情況,面前的少年,進退得當,長身如玉,稍顯青澀仍難掩儒雅清雋,一舉一動透露出良好的修養,打眼望過去最為出眾。並且不是空有一副皮囊,真才實學,這樣的少年可真讓人喜歡。

交代完這些事,董裏正環視了一周,他還有別的事情要交代,“自新朝建立以後,咱們村從未出過童生,更別說什麽秀才舉人,也因此成為其他村口中的談資。不過‘好飯不怕晚’,此次縣案首和府案首都出自咱們村,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聽到這話,圍在一起的村民臉上露出得意的表情,月水村是方圓人數最多的村子,可惜大家種地是一把好手,在讀書方面真是一竅不通,多少年也才出了顧馳這麽一個有能耐的,如今走出去也有底氣,雖然數量不多,可耐不住有質量啊!

老李頭插了一句,嘚瑟開口,“這就是那什麽,讀書郎常掛口中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其他人笑起來,“老李頭文縐縐的,還學會用成語了,要不你也努力努力,考個老童生回來! ”

玩笑過後,董裏正接著開口,“聖上心系百姓,政令清明,學子趕上了好時機,能夠入學讀書,識字明理,咱們更要好好珍惜這個機會。我有一個建議,大家聽聽可不可行?”

“裏正您說,我們聽著呢!”

“村裏的學生之所以比不過鎮上的學子,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啟蒙晚,鎮上的孩子三四歲已讀書識字。而村裏的學子,大人大字不識一個,加上路途遙遠,一拖再拖,到了**歲才入學讀書,差距自然越來越大。我想著,辦一個村學,正式讀書之前,把孩子送到村學,既有了學習的地方,大人們也少了點麻煩。”

他早就有這個想法,只不過之前即便說出來也難以實行,辦村學,肯定要有夫子,有夫子,就要家家戶戶拿出糧食和錢財,總不能讓人家白做工。

但是月水村民靠種地謀生,每家每戶負擔都重,沒有多少閑錢,難以成事。所幸顧馳考了第一名,他以此為借口,挑在這個時機提出這件事。

大家夥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辦村學,有這個必要嗎?

讀書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上童生秀才的,不值當花費太多心思。八歲送孩子去到書院,還是因為朝廷的規定,加之花不了幾個銅板,大家夥才同意,不然大部分村民都不樂意,識字不識字都這樣過了,人活在世,要求那麽多幹嘛,填飽肚子就行了。

眼看著他們不吭聲,董裏正嘆口。

“大家的困難我都知道,可是咱們是個老農民,難不成還想讓孩子們以後也當個莊稼人?整日風吹日曬,有個天災**的餓著肚子,有了冤屈也只能咽在肚子裏。”

聽到這一番話,一直不以為意的眾人,臉上表情有了松動,有條件的話誰願意種地?大魚大肉、高枕無憂,這多享福啊!

董裏正趁熱打鐵,“不求一定要讀多少書,最起碼出去買個東西、立個字據不被人騙,當個賬房、做個裏正也有可能。想當初選舉裏正時,多少人比我有經驗,可最後是我得到了這個機會,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我識字。”